曾舜征令长洲有古循吏声实而台抨当调作此送之

伊余窜草莽,忽忽末景驰。 闾井有公言,贤令将解龟。 忠恕佩家训,三省日孜孜。 云何贝锦繁,致此投杼疑。 圆魄丽中霄,纤云来翳之。 回光或不瞩,真体乃无亏。 膏雨乘春布,沮洳称不宜。 宁为流潦故,悔此天泽施。 即墨非吾恨,中牟竟而师。 追愆内逾密,委运外自夷。 但使素丝存,宁受墨子悲。 勿以黄绶屈,遽咏陶生辞。 泰二苟朋亡,知当未遐遗。 赠子幽谷兰,一佩三纫之。 清芬幸无故,行当被条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伊余:我。
  • 窜草莽:比喻隐居或未被重用。
  • 末景:晚年。
  • 闾井:乡里。
  • 解龟:古代官员解职。
  • 忠恕:忠诚与宽恕。
  • 三省:反复思考。
  • 贝锦:比喻谗言。
  • 投杼:比喻谣言。
  • 圆魄:月亮。
  • :遮蔽。
  • 沮洳:低湿之地。
  • 即墨:地名,此处指即墨侯,即砚台。
  • 中牟:地名,此处指中牟令,即中牟县令。
  • 追愆:追悔过错。
  • 委运:顺从命运。
  • 素丝:比喻清白。
  • 墨子悲:墨子因悲天悯人而得名。
  • 黄绶:黄色丝带,指官职。
  • 陶生辞:陶渊明的辞官之作。
  • 泰二:《易经》中的卦象,代表平安。
  • 朋亡:朋友离去。
  • 幽谷兰:深谷中的兰花,比喻高洁。
  • 纫之:连缀。
  • 条飔:凉风。

翻译

我隐居在草莽之中,时光匆匆流逝至晚年。乡里间流传着公众的言论,贤明的县令即将解职。他秉承忠诚与宽恕的家训,每日三思而行。为何谗言如繁星般密集,导致他被谣言所困扰。圆月高悬夜空,纤云却来遮蔽它。即使回光未能照见,其本质依旧无损。春雨如膏般滋润大地,低湿之地却不适宜。难道因为流潦的缘故,就后悔施予天泽吗?即墨并非我所遗憾,中牟却成了我的榜样。追悔过错内心更加严密,顺从命运外表则显得平和。只要保持清白,又何必受墨子之悲。不要因为黄绶的屈辱,就轻易吟咏陶渊明的辞官之作。如果平安中朋友离去,相信未来也不会被遗忘。赠你幽谷中的兰花,一佩三连缀。其清香依旧,行将随凉风飘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贤明县令解职的惋惜与敬意,同时展现了自己对清白自持、顺从命运的人生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贝锦”、“投杼”、“圆魄”等,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膏雨乘春布”、“幽谷兰”等,传达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智慧。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