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东郡太守翟义为汉诛莽不胜而死其事甚伟而郡人不知祀之余始请祀于名宦祠为作翟义公歌
东郡太守翟义公,欲嘘炎烬为长虹。
皇天未启赤符子,一寸血作千家红。
汝南殃及枯骨冢,濮阳改筑鲸鲵宫。
中原掩耳宣大诰,偷泪自咏平陵东。
侯王吏民四十万,何面死谒隆准翁。
昆阳雷动虎踪灭,太液波沸蛙声穷。
高庙不请政君罪,云台但书列宿功。
秪今魏守祀名绩,俎豆不载何其蒙。
尔曹只知狄司空,近闻依稀田侍中。
世间万事在反掌,成败那得论英雄。
椒浆一洒千古泪,灵旗忽若摇空濛。
忆昨彭城过廉里,里中老人誇大龚。
汉家九鼎二子在,呜呼岂系桐江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翟义公:指东郡太守翟义,他在汉朝时期因反抗王莽失败而死。
- 炎烬:比喻衰败的汉朝。
- 赤符子:指汉朝的合法继承者。
- 平陵东:地名,此处指翟义的故乡。
- 隆准翁:指汉高祖刘邦,因其鼻梁高而得名。
- 昆阳:地名,王莽军队在此被刘秀击败。
- 太液:指汉朝的皇家园林。
- 高庙:指汉朝的宗庙。
- 云台:汉朝的观象台,此处指记载功臣的地方。
- 秪今:至今。
- 魏守:指魏郡的太守。
- 椒浆:用椒浸泡的酒,古代用于祭祀。
- 灵旗:祭祀时用的旗帜。
- 彭城:地名,今江苏徐州。
- 廉里:地名,翟义的故乡。
- 大龚:指翟义的父亲翟方进,曾任大司农。
- 桐江风:指隐居的生活,桐江在今浙江,传说中的隐士严光曾在此隐居。
翻译
东郡的太守翟义,曾试图复兴衰败的汉朝,使其如长虹般辉煌。但皇天未让汉朝的合法继承者出现,翟义的一腔热血化作了千家万户的悲歌。他的行动导致了汝南的灾难,濮阳则成了纪念他的地方。中原的人们听闻他的事迹,无不为之动容,自叹不如。四十万的侯王、吏民,又有何颜面去拜见高祖刘邦呢?昆阳一战,王莽的势力被消灭,太液池中的蛙声也随着汉朝的复兴而消失。汉朝的宗庙没有追究王莽的罪责,云台之上只记载了星宿般的功臣。至今,魏郡的太守还在祭祀翟义的功绩,但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显得十分蒙昧。人们只知道狄司空,近来听说还有田侍中。世间万事变化无常,成败又怎能评判英雄呢?椒浆洒下,千古的泪水随之流淌,灵旗在空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过往。回忆起在彭城经过廉里时,那里的老人还在夸赞翟义的父亲大龚。汉朝的九鼎虽在,但英雄的命运又岂是隐居桐江所能决定的。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东郡太守翟义为汉朝复兴所做的英勇努力,以及他最终的悲壮牺牲。诗中通过对翟义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对世事无常、英雄成败难以评说的深刻认识。通过对翟义的祭祀和对其事迹的追忆,诗人呼吁人们不应忘记历史上的英雄,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紧密联系。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咏物体六十六首梅花 》 —— [ 明 ] 王世贞
- 《 答仲蔚岁暮逢二子行同徐汝宁作 》 —— [ 明 ] 王世贞
- 《 陈翁六十于鳦先请诗寿之得一绝句 》 —— [ 明 ] 王世贞
- 《 挽金坛曹生生今太史公爱子也美秀而文弱冠摧折余虽素昧颜色颇辱神契陆汝陈来徵薤露之章因成五绝俾歌而焚之墓 》 —— [ 明 ] 王世贞
- 《 李乾州风鉴妙天下不轻为人言然独数数属意余因赋答之 》 —— [ 明 ] 王世贞
- 《 四十咏高太史启 》 —— [ 明 ] 王世贞
- 《 送顾子行员外谪判太平五绝 》 —— [ 明 ] 王世贞
- 《 门有车马客行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