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侯庙歌

周侯庙貌江之干,中天五六苍松盘。 荒坟累累在其下,人云此地藏衣冠。 长桥瞥见湿云合,南山不散腥风寒。 只言蛟虎袪除易,谁道豺狼行路难。 不独捐身报天子,亦要将心酬国士。 时危豸角何处容,事去龙泉傍谁洗。 白骨犹令老氐慑,赤囊翻助梁王喜。 男儿一掷万事伸,惜哉典午天沈沦。 生吴死晋君莫问,千秋豫让为何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周侯庙貌:周侯的庙宇和塑像。
  • 江之干:江边。
  • 中天:天空的中央。
  • 苍松盘:古老的松树盘根错节。
  • 荒坟累累:荒废的坟墓众多。
  • 衣冠:指士人的服饰,这里指周侯的遗物。
  • 长桥:长长的桥梁。
  • 湿云合:湿润的云雾聚集。
  • 腥风寒:带有腥味的风,使人感到寒冷。
  • 蛟虎:比喻凶猛的敌人。
  • 袪除:除去,消灭。
  • 豺狼:比喻凶残的人。
  • 捐身:献出生命。
  • 国士:国家的杰出人才。
  • 豸角:比喻正直的人。
  • 龙泉:宝剑名,这里指周侯的剑。
  • 老氐慑:老氐,指老氏族,慑,畏惧。
  • 赤囊:红色的袋子,这里指重要的文书。
  • 梁王喜:梁王,指梁武帝,喜,高兴。
  • 典午:指晋朝。
  • 沈沦:沉没,衰落。
  • 豫让:春秋时期晋国刺客,以忠义著称。

翻译

周侯的庙宇和塑像坐落在江边,天空中央有五六棵古老的松树盘根错节。庙宇下方是一片荒废的坟墓,人们说这里埋藏着周侯的衣冠。长桥上,湿润的云雾聚集,南山的风带着腥味,让人感到寒冷。人们以为消灭凶猛的敌人容易,谁知道行走在凶残的人中间是如此艰难。周侯不仅献出生命报答天子,也用他的心回报国家的杰出人才。在危难时刻,正直的人无处容身,事情过去后,周侯的剑又有谁来清洗?他的白骨仍让老氏族感到畏惧,而重要的文书却让梁武帝高兴。男儿一掷,万事得以伸展,可惜晋朝的天空已经沉没衰落。活着在吴国,死后在晋国,不必问,千秋之后,豫让成为何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周侯庙的景象,通过对古松、荒坟、湿云、腥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庄严的氛围。诗中,“蛟虎”与“豺狼”的对比,突显了周侯在乱世中的艰难处境。后半部分通过对周侯忠诚与牺牲的赞颂,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结尾处提到豫让,暗示了忠义精神的长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英雄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