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舆:指孟子,名轲,字子舆。
- 素王:指有王者之德而未居王者之位的人,这里指孟子。
- 訾(zǐ):非议,诋毁。
- 程正叔:程颐,字正叔,北宋理学家。
- 朱紫阳:朱熹,号紫阳,南宋理学家。
- 中书堂:中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这里指进入朝廷高层。
- 竹素:指书籍,古代书籍多用竹简或绢帛书写。
- 耿光:光辉,这里指思想的光辉。
翻译
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子舆的贤人,他的德行几乎达到了素王的境界。尽管他的仁义之道未能得到实施,但千百年来,人们仍然对齐梁时期的政治进行非议。程正叔(程颐)和朱紫阳(朱熹)都是侃侃而谈、矫矫不群的学者。宋朝虽然有他们的遗憾,他们未能进入中书省这样的高层机构。造物主似乎保护着他们的偏颇,希望人们能看到他们的长处。他们的微妙言论被记录在书籍中,千秋万代都在散发着光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孟子、程颐和朱熹三位儒家学者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们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的敬仰。诗中,“素王”一词凸显了孟子虽未居王位,但其德行足以媲美王者。对程颐和朱熹的描述,则强调了他们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和政治上的遗憾。最后两句诗,通过“微言在竹素,千秋扬耿光”展现了他们的思想和言论被永久记录并流传后世的深远意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儒家先贤的无限敬仰和对其思想传承的坚定信念。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友人潘景升文成而屈于试慷慨将游北雍余以诗壮之且招之 》 —— [ 明 ] 王世贞
- 《 吴峻伯校诸生走笔二绝 》 —— [ 明 ] 王世贞
- 《 送昆崙山人王叔承游楚 》 —— [ 明 ] 王世贞
- 《 史恭甫玉虚仙院 》 —— [ 明 ] 王世贞
- 《 题毗山精舍是潘中丞读书处 》 —— [ 明 ] 王世贞
- 《 傅伯雅园亭杜鹃花二绝 》 —— [ 明 ] 王世贞
- 《 寄石大理拱辰 》 —— [ 明 ] 王世贞
- 《 送徐子与之闽宪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