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黎岱屿年丈海珠寺眺望

珠海平看复此亭,群仙东下走沧溟。 旌旗隐隐誇池水,音乐飘飘想洞庭。 画舫夜浮江月白,离筵春傍柳条青。 佳辰况喜临萧艾,泽畔何当笑独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旌旗: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泛指一般的旗子。
  • 隐隐:隐约,不分明。
  • 誇池水:指旌旗在水中隐约可见,仿佛夸耀其美丽。
  • 洞庭: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 萧艾:一种香草,这里可能指端午节的艾草。
  • 泽畔:水边。

翻译

再次站在这座亭子里,眺望平静的珠海,仿佛群仙从东边走下,进入浩瀚的沧海。 隐约可见的旌旗在水面上夸耀其美丽,音乐飘飘,让人想起洞庭湖的美景。 夜晚,我们乘着装饰华丽的游船,在江面上漂浮,月光皎洁;春天的离别宴席旁,柳条青青。 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我们欢聚一堂,享受着艾草的香气,水边的人又何必独自清醒,嘲笑他人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海珠寺眺望珠海时的壮丽景象和愉悦心情。通过“群仙东下走沧溟”等意象,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仙境氛围。后句中的“画舫夜浮江月白”和“离筱春傍柳条青”则细腻地刻画了夜晚的宁静和春天的生机。结尾的“佳辰况喜临萧艾,泽畔何当笑独醒”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欢聚的喜悦,以及对人生清醒与沉醉的哲思。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