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履山房二章为醉梦生赋上言感下言适也

吾闻天池生,宏览周九舆。 踯躅公车门,生不与愿俱。 委骨傍要离,虽侠非所愉。 顾瞻长山址,可托千载躯。 玉树埋土中,谁能废欷歔。 有子不逮养,兹焉恒结庐。 喟此泉下悰,毕力共扫除。 慨彼尘中观,委怀在诗书。 悠哉复悠哉,成子山泽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池生:指有高远志向的人。
  • 宏览周九舆:广泛地观察和了解世界。九舆,泛指天下。
  •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公车门:指官府的门,这里指求官之路。
  • 委骨傍要离:将自己的遗骨埋葬在要离(地名)旁边,表示对世俗的不屑。
  • 顾瞻长山址:回望长山(地名)的遗址。
  • 玉树埋土中:比喻英才早逝。
  • 废欷歔(xī xū):停止叹息。
  • 不逮养:未能尽到养育的责任。
  •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居住。
  • 泉下悰(cóng):指死后的安宁。
  • 尘中观:世俗的看法。
  • 山泽癯(qú):形容人清瘦而精神矍铄。

翻译

我听说有志向的人,广泛地观察和了解世界。 在求官的路上徘徊不前,发现这并非自己所愿。 宁愿将自己的遗骨埋葬在要离旁边,虽然这样看似侠义,但并非我所乐见。 回望长山的遗址,那里可以托付我千年的身躯。 英才若早逝,谁能不为之叹息。 有子未能尽到养育之责,于是我在这里常住。 叹息死后的安宁,决心共同清扫尘世的烦恼。 感叹世俗的看法,我更愿意沉浸在诗书之中。 悠然自得,悠然自得,我成了山泽间清瘦而精神矍铄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天池生”象征着高远的志向,而“踯躅公车门”则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诗人宁愿选择“委骨傍要离”,也不愿随波逐流,这体现了他的独立人格和侠义精神。最后,诗人通过“结庐”、“扫除”、“诗书”等意象,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