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变十九首治兵使者行当雁门太守
江陵伎人子,掩袂作啼声。
家家叉帘立,送王上台城。
王欲别太姬,门前黄纸催。
出亦以徘徊,入亦以徘徊。
王入台城后,不省作悲啼。
妆台铅粉骄,别接冶游儿。
朱门一家哭,万家得安宿。
一家亦不哭,太姬方啖粥。
门外双乌栖,哑哑枝上啼。
官今当大赦,不愿赦王归。
二十四皇孙,譬如南陇树。
一半枝撑天,半不知爨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乐府: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反映社会现实。
- 变十九首:指这首诗是乐府诗的一个变体,共有十九首。
- 治兵使者:古代官职,负责军事的官员。
- 行当:即将担任。
- 雁门太守:古代官职,雁门是地名,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
- 江陵:地名,今湖北省荆州市。
- 伎人子:指艺人的子女。
- 掩袂:用袖子遮住脸。
- 叉帘:挂帘子。
- 太姬:指王的母亲或重要女性亲属。
- 黄纸:古代用以书写重要文书的黄色纸张。
- 不省:不知道,不觉察。
- 铅粉: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白色粉末。
- 冶游儿:指游荡的青年男子。
- 啖粥:吃粥。
- 双乌:指两只乌鸦。
- 哑哑:乌鸦的叫声。
- 大赦:国家对罪犯普遍宽恕的措施。
- 二十四皇孙:指王的众多孙子。
- 南陇:南边的田埂。
- 爨处:烧火做饭的地方。
翻译
江陵的艺人子女,用袖子遮面哭泣。 家家户户挂起帘子,目送王上登上台城。 王想要告别太姬,门前黄纸催促。 出去时徘徊,回来时也徘徊。 王进入台城后,不再察觉到悲伤的哭泣。 妆台上的铅粉依旧骄傲,却与游荡的青年男子别离。 朱门一家哭泣,但万家得以安稳过夜。 一家也不再哭泣,太姬正在吃粥。 门外两只乌鸦栖息,在枝头哑哑啼叫。 官府现在要大赦,但不愿赦免王归来。 王的二十四位孙子,就像南边田埂上的树。 一半支撑着天空,一半不知去向何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陵艺人子女的哭泣、王与太姬的别离、以及王进入台城后的变化,展现了权力更迭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变迁。诗中“朱门一家哭,万家得安宿”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权力的残酷。结尾以“二十四皇孙”比喻,暗示了王族后代的命运多舛,有的可能辉煌,有的可能默默无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