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示儿

姬旦赋鸱鸮,流言亦坎坷。 不智与不仁,圣人且有过。 投杼动慈颜,按剑明珠挫。 由来天性间,情理俱无奈。 唐虞世已远,殷周道未坠。 上嘉下乐间,无可无不可。 吾闻采薇子,清风起廉懦。 延陵挹高悰,达节亦可贺。 文王如可师,周公岂欺我。 儿曹尚勉旃,圣贤亦人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姬旦: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朝的重要政治家。
  • 鸱鸮:chī xiāo,一种鸟,这里指周公旦所作的《鸱鸮》诗,表达其忧国忧民之情。
  • 流言:指周公旦被流言所困,被误解。
  • 坎坷:kǎn kě,指周公旦的政治生涯充满波折。
  • 投杼:指孔子弟子子路投杼而逃,比喻因误会而逃避。
  • 慈颜:指母亲的面容,这里比喻周公旦的母国。
  • 按剑明珠挫:比喻因误会而失去宝贵的东西。
  •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古代的贤君。
  • 殷周:指商朝和周朝。
  • 采薇子:指《诗经》中的《采薇》篇,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
  • 延陵:指春秋时期的延陵季子,以高洁著称。
  • 挹高悰:yì gāo cóng,指追求高尚的情感。
  • 达节:指达到道德的高标准。
  •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 周公:周公旦。
  • 儿曹:指后代,这里指作者的儿子。
  • 勉旃:miǎn zhān,努力。
  • 圣贤:指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

翻译

周公旦作《鸱鸮》诗,表达其忧国忧民之情,却因流言而遭受坎坷。即使是圣人,也可能有不智和不仁之时,周公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因误会而逃避,如同子路投杼而逃,周公旦也因此失去了母国的信任,如同按剑明珠挫。这些都是天性使然,情理上都是无可奈何的。唐尧和虞舜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商朝和周朝的道德准则并未完全失落。在上位者得到下位者的乐意,无可无不可。我听说《采薇》中的子,以其清风起廉懦。延陵季子追求高尚的情感,达到道德的高标准,也是值得祝贺的。如果可以以文王为师,周公旦又怎会欺骗我们呢?后代们还应努力,圣贤也是人做出来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周公旦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后代的期望。诗中,作者通过周公旦的经历,强调了即使是圣人也会有失误,但重要的是从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认为虽然古代的贤君时代已经过去,但他们的道德准则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最后,作者鼓励后代要努力学习,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这也是对后代的一种期望和鞭策。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