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

啼不必溯风而振柯,泪不必决溜而倾河。中心自樛郁,五情竟焉他。 吾顾松与栝,众视等春华。冠裳为徽纆,文语强相加。 随涉诣扶桑,弱樯试鲸波。操者竟何言,他人其奈何。 念欲开耳目,周体悉尘沙。自非洪乔质,焉能凌紫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溯风:逆风。
  • 振柯:摇动树枝。
  • 决溜:决堤的水流。
  • 倾河:倾泻如河。
  • 樛郁:郁结,心情不畅。
  • 五情:指人的五种情感,即喜、怒、哀、乐、惧。
  • 松与栝:松树和栝楼,此处比喻普通与不凡。
  • 春华:春天的花朵,比喻普通或短暂的美好。
  • 徽纆:绳索,比喻束缚。
  • 文语:华丽的言辞。
  •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木,指日本。
  • 弱樯:脆弱的船桅。
  • 鲸波:巨浪,比喻艰险。
  • 操者:掌舵的人。
  • 洪乔质:高大的品质。
  • 凌紫霞:超越尘世,达到高远境界。

翻译

哭泣不必逆风摇动树枝,泪水不必如决堤的河水倾泻。心中自然郁结不畅,五种情感又怎能外泄。 我看待松树和栝楼,众人视它们如同春天的花朵。华丽的衣裳成了束缚的绳索,华美的言辞勉强相加。 我尝试着渡海到扶桑,用脆弱的船桅挑战巨浪。掌舵的人又能说什么,其他人又能怎样。 我想要开阔我的耳目,全身都被尘沙覆盖。若非拥有高大的品质,怎能超越尘世,达到紫霞之上。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郁结和对世俗束缚的不满。通过对比松树与栝楼、春华与徽纆,作者揭示了世俗眼光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诗中“随涉诣扶桑,弱樯试鲸波”展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结尾的“自非洪乔质,焉能凌紫霞”则彰显了作者对于高尚品质和超越尘世境界的向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