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池阁初成眼豁开,眼前霁景属微才。 试攀檐果猿先见,才把渔竿鹤即来。 修竹已多犹可种,艳花虽少不劳栽。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国千钟逼老莱。 未称执鞭奔紫陌,惟宜策杖步苍苔。 笼禽岂是摩霄翼,润木元非涧下材。 鉴己每将天作镜,陶情常以海为杯。 和君诗句吟声大,虫豸闻之谓蛰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霁景(jì jǐng):雨后天晴的景色。
  • 檐果:屋檐上的果实。
  • 渔竿:钓鱼竿。
  • 修竹:长竹。
  • 艳花:美丽的花朵。
  • 徐孺: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著称。
  • 老莱: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老人。
  •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 苍苔:青苔。
  • 笼禽:笼中的鸟。
  • 摩霄翼:指能够飞得很高的翅膀。
  • 润木:滋润的树木。
  • 涧下材:山涧下的木材,比喻平凡的材料。
  • 鉴己:反省自己。
  • 陶情:陶冶情操。
  • 虫豸(chóng zhì):小虫。
  • 蛰雷:比喻声响巨大,能惊动沉睡的虫豸。

翻译

池边的小阁楼刚建成,我的视野顿时开阔,眼前的雨后天晴景色只属于我这微不足道的人。试着攀爬屋檐去摘果子,猿猴比我先看见;刚拿起钓鱼竿,鹤就飞来了。长竹已经很多了,但还可以继续种植;美丽的花朵虽然不多,但也不需要特意去栽种。南昌的一张床榻足以接待像徐孺那样的隐士,楚国的美酒足以让老莱这样的长寿老人陶醉。我不适合拿着鞭子在京城的道路上奔波,只适合拄着拐杖在青苔覆盖的小路上漫步。笼中的鸟怎么可能有飞上云霄的翅膀,滋润的树木本来就不是山涧下的平凡材料。我常常以天为镜来反省自己,以海为杯来陶冶情操。和你的诗句一起吟唱,声音大到连小虫都以为是春天的雷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新居的宁静与自足,通过对比自然与世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猿、鹤、修竹、艳花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同时,通过“鉴己每将天作镜,陶情常以海为杯”等句,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自我反省的精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