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絃管醉东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宴会的主人。
  • 奉饯:设宴送行。
  • 卫中丞:官职名,中丞是御史中丞的简称,负责监察。
  • 横行:这里指率军出征,无所畏惧。
  • 鸣弓:拉开弓弦发出声响,表示准备战斗。
  • 擐甲:穿上铠甲。擐(huàn)。
  • 羽林儿:指皇帝的禁卫军。
  • 台上霜风:指高台上的寒风,象征着严峻的军事环境。
  • :侵袭,压制。
  • 军中杀气:军队的战斗意志和杀敌的决心。
  • :靠近,伴随。
  • 旌旗:军旗。
  • 预知:预先知道。
  • 汉将宣威日:汉朝将领展示威武的日子,这里比喻卫中丞的出征。
  • 胡尘欲灭时:指边疆的敌人即将被消灭的时刻。
  • 泛菊:指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
  • 絃管: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 东篱:东边的篱笆,这里指宴会的地点。

翻译

重阳节使君设宴送行卫中丞前往长水, 节度使英勇出征西行,弓弦鸣响,羽林军穿上铠甲。 高台上的寒风侵袭着草木,军中的战斗意志伴随着旌旗飘扬。 预见到汉朝将领展示威武的日子,正是边疆敌人即将被消灭的时刻。 为了回报使君,多饮菊花酒,更将音乐和美酒在东边的篱笆旁尽情享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使君为卫中丞送行的场景,通过“鸣弓擐甲”、“台上霜风”、“军中杀气”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军队的战斗意志。诗中“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一句,既表达了对卫中丞出征的信心,也预示了胜利的喜悦。结尾的“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絃管醉东篱”则以重阳节的习俗和宴会的欢乐,为这场送行增添了温馨和诗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军人的英勇,也体现了文人的雅致。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