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南洛师臣契,东岩王佐居。
幽情遗绂冕,宸眷属樵渔。
制下峒山跸,恩回灞水舆。
松门驻旌盖,薜幄引簪裾。
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
云霞仙路近,琴酒俗尘疏。
乔木千龄外,悬泉百丈馀。
崖深经鍊药,穴古旧藏书。
树宿抟风鸟,池潜纵壑鱼。
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洛:指洛阳,唐朝的东都。
- 师臣契:师臣之间的深厚关系。
- 东岩:指韦嗣立的山庄所在地。
- 王佐:辅佐君王的贤臣。
- 幽情:深远的情感。
- 绂冕:古代贵族的服饰,这里指高官厚禄。
- 宸眷:皇帝的眷顾。
- 樵渔:指隐居生活。
- 制下:皇帝的命令。
- 峒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跸:皇帝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
- 灞水:河流名,位于长安附近。
- 舆:车。
- 松门:松树下的门,指山庄的入口。
- 旌盖:仪仗中的旗帜和车盖。
- 薜幄:用薜荔制成的帐篷。
- 簪裾: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官员。
- 石磴:石阶。
- 黄陆:黄土高原。
- 烟楼:高耸入云的楼阁。
- 紫虚:天空。
- 仙路:通往仙境的路。
- 琴酒:指文人雅士的生活。
- 俗尘:尘世间的俗事。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千龄:千年。
- 悬泉:瀑布。
- 百丈:形容瀑布很高。
- 崖深:深邃的山崖。
- 鍊药:炼制丹药。
- 穴古:古老的洞穴。
- 藏书:收藏的书籍。
- 树宿:栖息在树上的。
- 抟风鸟:乘风飞翔的鸟。
- 池潜:在池中潜游。
- 纵壑鱼:在深谷中自由游动的鱼。
- 宁知:岂知。
- 天子贵:皇帝的尊贵。
- 武侯庐:指诸葛亮的草庐,这里比喻隐居之地。
翻译
在洛阳,师臣之间的关系如同南洛的水一样深,而在东岩,有辅佐君王的贤臣居住。他们舍弃了高官厚禄,深怀着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皇帝的眷顾也倾向于这种朴素的生活。皇帝的命令让峒山的道路清静,恩泽也随着灞水的车流而来。山庄的入口松树下,旌旗和车盖驻足,薜荔制成的帐篷里,官员们穿着华服。石阶平铺在黄土高原上,高耸的楼阁半隐在云天之间。通往仙境的路似乎近在咫尺,文人雅士的生活让尘世的俗事远离。高大的树木已有千年历史,瀑布从百丈高的地方倾泻而下。深邃的山崖中炼制着丹药,古老的洞穴里藏着书籍。树上的鸟儿乘风飞翔,池中的鱼儿在深谷中自由游动。谁能知道皇帝的尊贵,还能记得起诸葛亮的草庐那样的隐居之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韦嗣立山庄的宁静与超脱,通过对山庄自然景观和隐居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超然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典故,如“松门”、“悬泉”、“崖深”等,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接近仙境的理想化隐居环境。同时,通过对“天子贵”与“武侯庐”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淡漠和对隐士生活的推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