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鸣鞞入嶂口,汎舸历川湄。
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
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
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鞞(míng bǐng):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用于指挥军队。
- 汎舸(fàn gě):泛舟,指船只在水面上航行。
- 江陵阵:指古代江陵(今湖北荆州)地区的军事阵势。
- 下濑师:指在浅水急流中作战的军队。
- 帆影疾:帆船的影子迅速移动,形容船行速度快。
- 鼓声迟:鼓声缓慢,可能指逆风而行,行进缓慢。
- 兰桨:用兰木制成的桨,这里泛指船桨。
- 桂旗:用桂木制成的旗杆,这里泛指军旗。
- 弓鸣:弓弦响动的声音。
- 苍隼(cāng sǔn):一种猛禽,常用来比喻勇猛的战士或快速的行动。
- 白猿悲:白猿的悲鸣,可能象征战争的残酷或战士的哀伤。
- 芳树吟羌管:芳树下吹奏羌笛,羌管即羌笛,古代羌族的乐器。
- 幽篁(yōu huáng):幽深的竹林。
- 楚词:指楚地的文学作品,如楚辞。
- 胜策:高明的策略。
- 明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 寄谢:寄托感谢之意。
- 山东妙:山东的高妙之处,山东在古代常指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高水平。
- 长缨:长带,比喻束缚或控制。
翻译
鼓声响起,进入山口,船只在河岸边航行。 仍然想起江陵的军事阵势,仿佛还在浅水急流中作战。 岸边的帆影迅速移动,逆风而行,鼓声显得缓慢。 萍叶沾湿了兰木制成的桨,林间的花朵轻拂着桂木制成的军旗。 弓弦响动,苍隼落下,剑光闪动,白猿发出悲鸣。 芳树下吹奏着羌笛,幽深的竹林中传来楚地的文学作品。 全军采用高明的策略,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无需战斗。 寄托感谢之意给山东的高妙之处,长带自欺欺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军师凯旋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胜利的喜悦。诗中“鸣鞞入嶂口,汎舸历川湄”等句,以动态的画面表现了军队的行进,而“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则通过寓言般的描述,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哀伤。最后两句“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则体现了对和平时代的珍视和对军事智慧的赞扬。整首诗既展现了战争的壮丽,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