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湘中作

湘川湘岸两荒凉,孤雁号空动旅肠。 一棹寒波思范蠡,满尊醇酒忆陶唐。 年华蒲柳凋衰鬓,身迹萍蓬滞别乡。 不及东流趋广汉,臣心日夜与天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湘川湘岸:指湘江及其两岸。
  • 孤雁号空:孤雁在空中哀鸣。号(háo):鸣叫。
  • 旅肠:旅途中的心情。
  • 一棹寒波:一划桨就激起寒冷的波浪。棹(zhào):划船的桨。
  • 思范蠡:思念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后隐居江湖。
  • 满尊醇酒:满杯的美酒。尊:古代的酒器。
  • 忆陶唐:回忆陶唐时代,陶唐即尧帝,古代传说中的贤君。
  • 年华蒲柳:比喻年老。蒲柳:比喻早衰。
  • 凋衰鬓:指鬓发凋零衰败,形容衰老。
  • 身迹萍蓬:比喻行踪不定,如浮萍和蓬草一样飘泊无定。
  • 滞别乡:滞留在异乡,无法回到故乡。
  • 东流趋广汉:向东流向广汉,广汉在今四川,这里比喻归心似箭,希望向东回到故乡。
  • 臣心日夜与天长:我的忠诚之心日夜如天一样长久。

翻译

湘江两岸荒凉凄清,孤雁在空中哀鸣,触动了旅途中的心情。一划桨就激起寒冷的波浪,让我思念起隐居江湖的范蠡;满杯的美酒让我回忆起古代贤君陶唐的时代。岁月如蒲柳般早衰,我的鬓发也凋零衰败;我的行踪如浮萍和蓬草一样飘泊无定,滞留在异乡无法回到故乡。我多么希望像东流的江水一样,急切地流向广汉,回到故乡;我的忠诚之心日夜如天一样长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湘江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湘江的荒凉景象、孤雁的哀鸣,以及对范蠡和陶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君时代的怀念。诗中“年华蒲柳凋衰鬓,身迹萍蓬滞别乡”深刻反映了诗人的衰老与漂泊之苦,而“不及东流趋广汉,臣心日夜与天长”则强烈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和忠诚不渝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李咸用

李咸用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