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峤
洞彻琉璃蔽,威纡屈膝回。 锦中云母列,霞上织成开。 山上含春动,神仙倒景来。 脩身兼竭节,谁识作铭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píng):屏风,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 洞彻(dòng chè):透彻,清晰可见。
  • 琉璃(liú lí):一种半透明的宝石,这里形容屏风上的装饰。
  • (bì):遮挡。
  • 威纡(wēi yū):曲折而有威严。
  • 屈膝(qū xī):弯曲的膝盖,这里形容屏风的形状。
  • 云母(yún mǔ):一种矿物,常用于屏风或窗户的装饰。
  • 霞上(xiá shàng):如霞光般绚丽。
  • 织成(zhī chéng):织造而成。
  • 含春(hán chūn):蕴含着春天的气息。
  • 倒景(dào jǐng):倒映的景象。
  • 脩身(xiū shēn):修身,修养自身。
  • 竭节(jié jié):尽节,竭尽忠诚。
  • (míng):铭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

翻译

屏风透彻地遮挡了琉璃的光彩,曲折而有威严地回旋着。 锦缎中排列着云母的光泽,如霞光般绚丽的织物展开。 山上的景色蕴含着春天的生机,神仙般的倒影随之而来。 修身养性,竭尽忠诚,谁能识得这作铭的才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屏风的华丽景象,通过“洞彻琉璃蔽”和“锦中云母列”等词句,展现了屏风的精致与光彩。诗中“山上含春动,神仙倒景来”则赋予了屏风以生命和神秘感,仿佛屏风上的图案能够带来春天的气息和神仙的幻影。最后两句“脩身兼竭节,谁识作铭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身养性和忠诚的追求,以及对于这种才华的珍视和期待被识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才华的自信。

李峤

李峤

唐赵州赞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迁给事中。武则天时,来俊臣兴狄仁杰狱,峤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玄宗时贬庐州别驾卒,年七十。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

李峤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