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 岑参
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焉耆(yān qí):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 终南别业:指诗人在终南山的别墅。
  • 秋冰:指秋天的寒冰。
  • 鼓鼙(gǔ 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这里指战鼓声。

翻译

清晨的笛声伴随着离乡的泪水,秋日的寒冰在马蹄下发出声响。 我孤身一人,如同被云雾笼罩的俘虏,远在万里之外的胡地天边。 整日里只能见到战事的景象,连年都能听到战鼓的轰鸣。 故乡的山川在何方?昨夜梦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清澈的溪流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岑参在边疆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晓笛别乡泪”和“秋冰鸣马蹄”通过声音和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后两句“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和遥远。诗的结尾,通过梦境中的“故山”和“清溪”,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无法归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岑参边塞诗的特色。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