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护国大师塔

莫认双林是佛林,禅栖无地亦无金。 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 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 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林:指佛教圣地,源于释迦牟尼在双树下涅槃。
  • 禅栖:指禅修的地方。
  • 无地:没有固定的地点。
  • 无金:没有财富。
  • 灰来相:指佛塔前的香灰,象征着对佛的尊敬。
  • 衲下:指僧人的衣袍下。
  • 宗印了心:指佛教的宗旨和印记已经深深印在心中。
  • 笠象胤明:指佛教中的高僧,胤明是高僧的名字。
  • 线源分派:比喻佛教教义的传承和分支。
  • 大藏经:佛教的经典总集。

翻译

不要认为双林就是佛的林园,禅修之地既无固定地点也无财富。 在塔前虔诚地礼拜香灰,僧袍下谁又能真正领悟佛教的宗旨和印记。 高僧胤明的形象已难以寻觅,佛教教义的传承和分支也难以追溯。 我了解大师的觉悟之路,整夜都在吟诵佛教的经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圣地双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尊重。诗中,“无地无金”反映了禅修的简朴和超脱物质的精神追求。通过“灰来相”和“宗印了心”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最后,诗人通过对大藏经的吟诵,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