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缺生还乡

羡子翩翩世莫测,三十今犹隐乡国。 陈平非是困长贫,贾谊终当射奇策。 于今应暂赋闲居,钓水樵山心自娱。 甘旨时供二亲养,灯窗夜对一床书。 昨日公车召尊府,青云有官未曾补。 天涯岂但鞅掌劳,膝下惟知别离苦。 岁月蹉跎会面违,回头又复念重闱。 柴门落照迎归客,童稚升堂竞挽衣。 有才勿向山林老,功名在人须及早。 胡为寂寞环堵中,穷巷年年长秋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缺生(quē shēng):指缺少生活资粮的人。 陈平(Chén Píng):汉代名臣,曾任汉武帝的丞相。 贾谊(Jiǎ Yì):汉代文学家、政治家,有“贾生”之称,曾任汉武帝的太子少傅。 鞅掌(yāng zhǎng):指驾驭车辕的工作。 重闱(chóng wéi):指重回官场。

翻译

送缺生还乡

羡慕那些飘逸不羁的人,三十岁了还在故乡隐居。陈平并不是因为困顿贫穷,贾谊终将施展出卓越的才智。如今应该暂时享受闲适的生活,垂钓、砍柴于山林间自得其乐。美食时常供应给双亲养老,夜晚灯火辉煌,独自对着一床书。昨日曾被公车召见到尊贵之家,但青云路上的官职还未得到补充。人生路途遥远,不仅是驾驭车辕的辛劳,更是心中对别离的痛苦。岁月匆匆,相逢与分离交织,回首又再次怀念起昔日的官场。柴门敞开,夕阳映照着迎接归来的客人,年幼的孩童们在堂上争相帮忙脱衣。有才华的人不应该在山林中枯老,追求功名利禄应该及早。为何要在寂寞的围墙中度日,贫穷的巷道年复一年长满秋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功名利禄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平淡相处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对古代名臣陈平、贾谊的赞颂,以及对自身平淡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对平淡生活的矛盾心理。诗中描绘了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调适与对过去功名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