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歌
自公习隐华山园,公既未相清乾坤。
三光回明五秀閟,储灵肆启忠孝门。
昔在至元侍潜藩,出佐刺史窥江源。
二十年间蹑台辅,即复拂衣辞紫垣。
忆昔寻真度海岳,骑鲸相见芝山根。
手抛仙人绿玉杖,倾笑为之颜色温。
芝山嵯峨熊虎奔,屏风百叠翠波翻。
青天芙蓉剪秋水,高堂宴罢浮岚分。
醉陪藜杖陟山榭,桑麻被径松满原。
此时细属方外里,但觉泉石多深恩。
帝思旧臣振颓弊,下诏明言征吏烦。
使车日历林涧曲,复携白云朝至尊。
观公出处握至要,自许当有古道存。
方今明堂力更化,颇陋周汉追尧轩。
蛮夷来庭百辟享,圣心正欲严天元。
黄钟九奏乐万舞,庙荐无月无受膰。
大酺精神盖六合,民物自尔能丰蕃。
功成次第勒彝鼎,归去款委寻笙尊。
此是英雄千载事,慎勿轻与常人论。
只恐门墙少壮客,白头犹是芝山村。
且持此山为公寿,愿益公寿如昆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光:指日、月、星。
- 五秀:指五行之秀气,即金、木、水、火、土的精华。
- 閟(bì):闭藏,隐秘。
- 刺史:古代官名,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
- 台辅:指宰相,因其位居三台(星名),辅佐天子,故称。
- 紫垣:指皇宫。
- 骑鲸:比喻隐遁或游仙。
- 嵯峨(cuó é):山势高峻的样子。
- 屏风:比喻山峰连绵,如屏风排列。
- 翠波:翠绿的波浪,比喻山间的绿意。
- 藜杖: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泛指粗糙的手杖。
- 泉石:指山水景物。
- 颓弊:衰败,败坏。
- 出处:指出仕和隐退。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 蛮夷:古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贬称。
- 百辟:指诸侯,也泛指朝中大臣。
- 受膰(fán):古代祭祀时,将祭肉分赐给助祭者。
- 大酺(pú):古代帝王为表示欢庆特许民间举行的大会饮。
- 彝鼎: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的总称,如钟、鼎、尊、罍等。
- 笙尊:指音乐和酒宴。
翻译
自从公学习隐居于华山园,公虽未成为宰相却清正地治理着乾坤。日、月、星的光辉回照,五行之精华闭藏,公开启了忠孝之门。曾经在至元年间侍奉潜邸,出任刺史窥探江源。二十年间登上台辅之位,随即又拂衣辞去紫垣之职。回忆往昔寻真于海岳之间,骑鲸相见于芝山之根。手抛仙人的绿玉杖,微笑着,脸色温和。芝山高耸,如熊虎奔腾,山峰连绵如翠波翻滚。青天如芙蓉剪裁秋水,高堂宴罢,浮岚分隔。醉意中陪伴藜杖登上山榭,桑麻覆盖小径,松树满原。此时细细探访方外之地,只觉泉石之间多有深恩。皇帝思念旧臣,振兴颓弊,下诏明言征召吏员。使车日日经过林涧曲折,又携白云朝见至尊。看公的出仕与隐退把握至要,自许当有古道存。方今明堂力图更化,颇嫌周汉之制,追寻尧轩之道。蛮夷来朝,百辟享宴,圣心正欲严守天元。黄钟九奏,乐舞万种,庙祭无月不受膰。大酺精神盖过六合,民物自然能丰蕃。功成次第勒于彝鼎,归去时款待寻笙尊。这是英雄千载之事,慎勿轻与常人论。只恐门墙少壮客,白头犹是芝山村。且持此山为公寿,愿益公寿如昆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公的隐逸生活与政治生涯,通过对公的忠诚、孝道、隐逸与出仕的赞美,展现了公的高尚品格和深远影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三光回明”、“五秀閟”、“骑鲸相见”等,增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对公的出仕与隐退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人生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公的敬仰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范梈
梈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家贫早孤,刻苦为文章,人罕知者。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出为岭海廉访司照磨,历转江西湖东,选充翰林应奉,改闽海道知事,移疾归。徙家新喻百丈山,天历二年,授湖南岭北廉访经历,亲老不赴。其明年以母丧哀毁卒,年五十九。德机癯然清寒,若不胜衣,而持身廉正。为文雄健,追慕先汉古诗,尤好为歌行,工近体,蔼然见忠臣孝子之情焉。吴文正尝以东汉诸君子拟之。人称文白先生。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海康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总十二卷,揭曼硕序之。以为虞伯生称德机如唐临晋帖,则终未逼真。改评之曰:范德机诗如秋空行云,晴雷捲雨,纵横变化,出入无朕。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崚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差可彷佛耳。德机诗学庐陵,杨中伯允得其骨,郡人傅若金与砺得其神,皆有盛名于时。欧阳原功曰:宋东都时,黄太史号江西诗派。南渡后,杨廷秀好为新体。宋末,刘会孟出于庐陵,而诗又一变。我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一去宋金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于是西江之士,亦各弃其旧习焉。盖以德机与曼硕为之倡也。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