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突厥三台

雁门关北分降地,马邑山南已拜旗。 尽道汉家无顾藉,锦帆终不有迥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突厥(tū jué):古代中亚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蒙古高原建立强大的帝国。
  • 三台:古代官名,这里可能指三台星,象征高官显贵。
  • 雁门关(yàn mén guān):位于今山西省北部,古代重要的边防关隘。
  • 马邑山(mǎ yì shān):位于今山西省境内,与雁门关相邻。
  • 拜旗:古代军队出征时的一种仪式,表示誓师出征。
  • 汉家:指汉族或汉朝。
  • 顾藉(gù jiè):顾忌,顾虑。
  • 锦帆:华丽的帆船,常用来比喻显贵的交通工具。
  • 迥期(jiǒng qī):远期,遥远的归期。

翻译

在雁门关以北,是突厥的降地, 马邑山以南,已举行了出征的誓师仪式。 人们都说汉家不再有所顾虑, 但那华丽的帆船终究没有归来的远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代边疆的军事景象,通过“雁门关”和“马邑山”两个地名,勾勒出一幅边塞图景。诗中“汉家无顾藉”反映了当时汉朝对边疆的决心和勇气,而“锦帆终不有迥期”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远征将士的命运。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耶律铸

元义州弘政人,字成仲,号双溪。耶律楚材子。幼聪敏,善属文,尤工骑射。父卒,嗣领中书省事,上言宜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以进。宪宗攻蜀,诏领侍卫骁果以从,屡出奇计,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书左丞相,征兵扈从,败阿里不哥于上都。加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后坐事罢免,徙居山后。卒谥文忠。有《双溪醉隐集》。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