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
漏沈沈,竹萧萧,蒲团禅定坐终宵。
古庙香炉无气息,一条白练如琼绡。
性海澄澄波不起,宛似冰壶沈玉李。
庸人泥教不知归,七窍凿开混沌死。
虽云至道绝音容,不离幻有成真空。
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
大用全提自宽绰,禅将交锋何矍铄。
醒时呼起梦中人,遍济含生其利博。
本无内外与中边,踏破威音劫外天。
污泥深处种青莲,升平世界沈烽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漏沈沈:指夜深人静,漏声悠长。沈沈,形容声音悠长。
- 竹萧萧:风吹竹叶的声音,形容环境清幽。
- 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垫,常用于打坐或跪拜。
- 禅定:佛教术语,指通过冥想达到的精神集中状态。
- 终宵:整夜。
- 古庙香炉:指古庙中的香炉,通常用于焚香供佛。
- 白练:白色的丝带,比喻清澈的水流或光线。
- 琼绡:美玉和轻纱,形容白练的纯净和轻盈。
- 性海:佛教用语,比喻人的心性深广如海。
- 冰壶:冰制的壶,比喻清澈透明。
- 玉李:美玉般的李子,比喻清澈透明。
- 七窍:指人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
- 混沌:古代传说中宇宙未形成时的模糊状态。
- 至道:最高的道理或真理。
- 幻有:佛教术语,指世间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
- 真空:佛教术语,指超越一切相对存在的绝对空无。
- 百尺竿头:比喻极高的境界或程度。
- 普天匝地:形容遍及天地间。
- 大用:佛教术语,指佛法的广大应用。
- 禅将:指精通禅理的僧人。
- 交锋:比喻辩论或较量。
- 矍铄:形容精神饱满,目光炯炯。
- 含生:佛教术语,指一切有生命的存在。
- 利博:利益广大。
- 中边:佛教术语,指事物的中心和边缘,比喻一切相对的概念。
- 威音:佛教术语,指佛的声音,具有无上的威力。
- 劫外天:佛教术语,指超越劫难的境界。
- 青莲:佛教中象征清净的莲花。
- 升平世界:指和平繁荣的世界。
- 沈烽烟:指战争的烟火沉寂,比喻和平。
翻译
夜深人静,漏声悠长,风吹竹叶声萧萧,我坐在蒲团上禅定整夜。古庙中的香炉已无气息,只见一条如白丝带般的光线。心性如澄澈的海,波澜不惊,宛如冰壶中的玉李,清澈透明。凡人被教义所困,不知归途,七窍被凿开,混沌死去。虽然至高的道理超越了形象和声音,但它不离幻有,成就了真空。在极高的境界上再进一步,普天之下都生起了清风。佛法的广大应用自然宽绰,禅师们辩论时精神饱满,目光炯炯。唤醒梦中人,遍及一切生命,利益广大。本无内外和中边之分,踏破了超越劫难的境界。在污泥深处种下青莲,和平繁荣的世界中,战争的烟火已沉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修者在深夜的静谧中体验到的精神境界。通过“漏沈沈”、“竹萧萧”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术语和比喻,如“性海澄澄”、“七窍凿开混沌死”等,表达了禅修者对于心性清净、超越世俗的追求。最后几句则展现了禅修者对于和平世界的向往,以及在纷扰世界中保持清净心性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