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清源赠法云禅师

汾水禅师个里人,杖藜寻我过清源。 半盂红果情何厚,一盏青灯话细论。 山水景中君适意,兵戈堆里我消魂。 他年相约云深处,松竹萧萧静掩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汾水:指汾河,流经山西省的一条河流。
  • 禅师:指佛教中的高僧,专修禅定者。
  • 个里人:这里指同乡或亲近的人。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清源:地名,今山西省清徐县。
  • 半盂:半碗,盂是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 红果:指红色的果实,可能是指山楂或柿子等。
  • 青灯:指油灯,因其灯光呈青色而得名。
  • 兵戈:指战争或战乱。
  • 消魂:形容极度悲伤或忧愁。
  • 云深处:指深山或偏远幽静的地方。
  • 萧萧:形容风吹动树木的声音。

翻译

汾水边的禅师,是我同乡的亲近之人,他拄着藜杖来找我,经过清源。他带来半碗红果,这份情谊何其深厚,我们在一盏青灯下细细交谈。在山水美景中,你感到心满意足,而在战乱之中,我却感到极度悲伤。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相会,那里松竹萧萧,静谧地掩着门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耶律楚材与一位禅师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禅师在山水间的适意与自己在战乱中的消魂,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最后两句预想将来在深山中的相聚,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金元间义州弘政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末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见,处之左右。呼为长髯人(蒙语:吾图撒合里),每征讨,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为主管汉人文书之必阇赤,汉称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定君臣礼仪;反对以汉地为牧场之议,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建立赋税制度;请军民分治,州县长吏治民事,万户府理军政,课税所管钱谷。太宗五年入汴时,请废“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经义、词赋、策论取士之制。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7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