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冢
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
云是要离冢,令人生古愁。
侏儿三尺干,不佩双吴钩。
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
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
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昌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要离冢:要离的墓。要离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刺客,以刺杀庆忌而著名。
- 侏儿:身材矮小的人,这里指要离。
- 三尺干:指短剑或短兵器。
- 双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弯刀,这里指武器。
- 中包:内心包含。
- 白日:明亮的日光。
- 高秋:深秋。
- 忍死:忍受死亡的痛苦。
- 屠骨肉:杀害自己的亲人。
- 视身若蜉蝣:看待自己的生命如同短暂的蜉蝣。
- 荆轲:战国时期的刺客,曾试图刺杀秦王。
- 不了恨:未了的仇恨。
- 庆忌:吴王夫差的儿子,被要离刺杀。
- 成身谋:完成自己的使命或计划。
- 五噫客:指隐士梁鸿,因其《五噫歌》而得名。
- 同仇:共同的敌人或仇恨。
翻译
金昌亭下的路旁,春草掩没了荒废的丘陵。 云雾笼罩着要离的墓地,使人心中生出古老的忧愁。 身材矮小的要离,虽不佩戴双吴钩, 但他的内心却包含着勇士的胆识,在明亮的秋日下显得格外坚强。 他忍受着死亡的痛苦,杀害自己的亲人,看待自己的生命如同短暂的蜉蝣。 荆轲未能完成的仇恨,要离却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刺杀了庆忌。 为何五噫客,最终与要离有着共同的敌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要离墓地的描绘,展现了要离的英勇与牺牲精神。诗中,“春草没荒丘”一句,既描绘了墓地的荒凉,又隐喻了要离的遗世独立。后文通过对比要离与荆轲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要离忠诚与勇敢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