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縳笔温生

· 黄玠
温生之笔手自縳,千金善价何凿凿。 百狐不如得一兔,可敌人间万羊鞟。 剪剔霜毫取脊尻,毛颖有传非苟作。 纵横出入腕若飞,健甚鸟骓战京索。 频年万里献玉堂,名与欧虞俱烜赫。 应从马上问葛强,谁重并刀轻鲁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uàn):缠绕,这里指制作笔的过程。
  • 凿凿:确实,形容价值确实很高。
  • 羊鞟(kuò):鞣制过的羊皮,这里比喻普通的笔。
  • 脊尻(kāo):脊背和臀部,这里指笔毛的精选部分。
  • 毛颖:指毛笔,源自韩愈的《毛颖传》。
  • 鸟骓(zhuī):传说中的神马,比喻笔的迅捷。
  • 京索:古代地名,这里比喻激烈的战场。
  • 欧虞:欧阳询和虞世南,唐代著名书法家。
  • 烜赫(xuǎn hè):显赫,有名。
  • 葛强:古代著名的笔匠。
  •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出产的刀,以锋利著称。
  • 鲁削:鲁国(今山东一带)出产的削刀,也以锋利著称。

翻译

温生亲手制作的笔,价值千金,确实不凡。 百只狐狸的毛不如一只兔子的毛,足以媲美人间万张羊皮。 精心挑选笔毛,取其最佳部分,毛笔的传承并非随意之作。 笔锋纵横,手腕飞舞,比鸟骓战于京索还要矫健。 多年来,温生献笔于玉堂,名声与欧阳询、虞世南并列显赫。 应当在马上询问葛强,谁更重视并州的刀,轻视鲁国的削刀。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温生制作的笔的珍贵与卓越。诗中通过对比狐狸毛与兔毛的价值,强调了温生笔的非凡品质。同时,通过比喻和典故,展现了笔的制作精良和使用时的流畅与力量。最后,诗人将温生的笔与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和笔匠相提并论,突出了其笔的卓越地位和深远影响。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