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母醉归图

瑶池春暖波如淀,不与红妆洗娇面。 仙娥泛月蕊宫来,催宴璚花开水殿。 麻姑满进九霞觞,金盘鲊熟芙蓉香。 歌云缓绕紫鸾管,舞飙淑洒青霓裳。 阿母嬉春淡妆束,云冠巧琢梅花玉。 酒痕凝颊呼不醒,扶上仙山雪毛鹿。 绮袍半脱露香肩,飞控不动金连钱。 天风吹梦渡弱水,含羞倦倚双婵娟。 归来笑拂龙髯席,汗湿鲛绡睡无力。 玉钩齐上水精帘,十二璚楼月光白。 吴兴画史笔如神,丹青貌得瑶池真。 刘郎自是识仙趣,看花同赏玄都春。 图中彷佛一相见,何必蓬莱问清浅。 便呼青鸟报鸾笺,蟠桃明日重开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池(yáo chí):神话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比喻仙境。
  • 红妆:指美女。
  • 仙娥:仙女。
  • 蕊宫:指仙宫。
  • 璚花(qióng huā):指仙境中的花。
  • 九霞觞:指仙酒。
  • (zhǎ):一种腌制食品。
  • 芙蓉:荷花。
  • 紫鸾管:指仙乐。
  • 舞飙(wǔ biāo):舞蹈时飘动的衣带。
  • 青霓裳:指仙女的衣裳。
  • 阿母:指西王母。
  • 云冠:仙人的帽子。
  • 雪毛鹿:指仙鹿。
  • 绮袍:华丽的衣服。
  • 金连钱:指马具上的装饰。
  • 弱水:神话中的水名,难以渡过。
  • 双婵娟:指两位美丽的仙女。
  • 龙髯席:指仙人的坐席。
  • 鲛绡(jiāo xiāo):传说中鲛人所织的丝织品,这里指仙人的衣物。
  • 水精帘:水晶制成的帘子。
  • 璚楼:指仙境中的楼阁。
  • 吴兴画史:指画师。
  • 丹青:绘画。
  • 刘郎:指刘晨,传说中的人物,曾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
  • 玄都:指仙境。
  • 青鸟:神话中传递信息的鸟。
  • 鸾笺:指仙人的书信。
  •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翻译

瑶池春天的湖水温暖如绸,不与红妆的美女洗面。仙娥乘月从蕊宫来,催促宴会上的璚花在开水的殿堂中绽放。麻姑满满地进献了九霞觞的仙酒,金盘中的鲊熟透了,散发着芙蓉的香气。歌声缓缓绕过紫鸾管,舞动的衣带飘洒着青色的霓裳。西王母穿着淡妆,云冠巧妙地镶嵌着梅花玉。酒痕凝结在脸颊上,呼唤不醒,被扶上了仙山的雪毛鹿。绮丽的袍子半脱,露出香肩,飞控的马不动,金色的装饰闪闪发光。天风吹梦渡过弱水,含羞倦倚在两位美丽的仙女旁。归来后笑着拂去龙髯席上的尘埃,汗湿的鲛绡显得无力。玉钩齐上水晶帘,十二璚楼的月光洁白。吴兴的画师笔力如神,用丹青描绘出瑶池的真实。刘郎自是懂得仙趣,看花同赏玄都的春天。图中仿佛一见,何必去蓬莱问清浅。便呼唤青鸟报告鸾笺,明日蟠桃将重开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瑶池春宴的盛景,通过丰富的神话元素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仙境的神秘与美丽。诗中“瑶池春暖波如淀”等句,以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仙境的宁静与和谐。杨维桢巧妙地运用了“仙娥”、“蕊宫”、“璚花”等词汇,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世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西王母醉归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仙人的生活情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艺术魅力。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