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

平原君,起朱楼。美人盈盈楼上居,槃跚跛汲彼何叟。 美人一笑槃跚愁。门下士,引去不可留。美人高价千金直,千金不惜美人头。 君不见帷中妇女观跛者,一笑五国生戈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原君: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以养士著称。
  • 朱楼:红色的楼阁,常指富贵人家的住所。
  • 美人:美丽的女子。
  • 盈盈: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 槃跚(pán shān):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 (bǒ):瘸腿。
  • (jí):取水。
  • 彼何叟:那个老人是谁。
  • 门下士:指平原君的门客。
  • 引去:离开。
  • 不可留:无法挽留。
  • 高价千金直:形容美人的价值极高,千金难买。
  • 不惜:不吝惜。
  • 帷中妇女:指室内的妇女。
  • 五国:指战国时期的五个国家。
  • 生戈矛:引发战争。

翻译

平原君,建起了红色的楼阁。美丽的女子轻盈地在楼上居住,那个走路不稳的瘸腿老人是谁呢? 女子一笑,那瘸腿老人便感到忧愁。门下的士人,离开无法挽留。美丽的女子价值千金,不惜用千金换取美人的头颅。 你不见室内的妇女看到瘸腿老人时,一笑之间便引发了五国的战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平原君的朱楼和楼上的美人,以及一个瘸腿老人的形象,展现了权力、美色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美人一笑槃跚愁”一句,巧妙地将美人的笑容与瘸腿老人的忧愁相对比,突显了美色的力量和其可能带来的不幸。结尾的“一笑五国生戈矛”更是以夸张的手法,暗示了美色可能引发的巨大动荡和冲突,体现了诗人对权力与美色背后潜在危险的深刻洞察。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