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客诗

有客有客来赤城,碧梧风裁光珑玲。 音含太古文七星,直如赤丝清如冰。 洗秋壑,鸣秋声,金舂玉应和以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城: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常用来比喻仙境。
  • 碧梧:青翠的梧桐树。
  • 风裁:风度,风采。
  • 光珑玲: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闪烁的样子。
  • 音含太古:声音中蕴含着古老的味道。
  • 文七星:指北斗七星,这里可能指某种与星辰相关的文化或象征。
  • 直如赤丝:形容声音或线条直而红,如同红色的丝线。
  • 清如冰:清澈如同冰一样。
  • 洗秋壑:洗涤秋天的山谷。
  • 鸣秋声:发出秋天的声音。
  • 金舂玉应:金石相击的声音,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和以平:和谐而平静。

翻译

有客人从赤城来,他的风采如同碧梧树下的风,光彩夺目。他的声音中蕴含着古老的味道,像是北斗七星的文脉,直而红如同赤丝,清澈如同冰。他的声音洗涤了秋天的山谷,发出了秋天的声音,金石相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和谐而平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来自仙境的客人,他的风采和声音都非同凡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赤城”、“碧梧”、“光珑玲”等,构建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背景。通过“音含太古文七星”和“直如赤丝清如冰”的描述,诗人传达了这位客人的声音不仅古老而且纯净,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最后,“金舂玉应和以平”则表现了这种声音的和谐与平静,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声音的向往和对仙境客人的赞美。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