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巢父

孔巢父,竹溪流。竹溪之水可饮牛,胡为去干肉食谋。 孔巢父,盍归来?河北虎幸毙,河中虎方威。孔巢父,不归去。 十年东海迷烟雾,钓竿空负珊瑚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孔巢父:人名,诗中的主人公。
  • 竹溪:地名,指孔巢父的家乡。
  • 干肉食谋:指从事官场或世俗的谋生之道。
  • 盍归来:何不归来。
  • 河北河中:地名,指不同的地方。
  • :比喻当时的权贵或恶势力。
  • 十年东海迷烟雾:比喻长时间在外的迷茫和困惑。
  • 钓竿空负珊瑚树:比喻空有才华而无所作为。

翻译

孔巢父,你的家乡竹溪水清澈,足以饮牛,为何要去追求那些世俗的荣华富贵呢? 孔巢父,何不归来?河北的恶势力已除,但河中的恶势力正盛。孔巢父,你不归来。 十年在东海迷茫如烟雾,空有才华却无所作为,辜负了你的钓竿和珊瑚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孔巢父家乡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质疑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竹溪之水可饮牛”与“胡为去干肉食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后文通过“河北虎幸毙,河中虎方威”暗示了外界的不安定和危险,进一步强化了归隐的必要性。最后,“十年东海迷烟雾,钓竿空负珊瑚树”则抒发了对孔巢父才华被埋没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