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草

宜男花,春晖草。小草报春晖,叶好花亦好。花上青蚨缀枝满,阿㜷花开春日短。 疾风卷地起,劲草偃如麻。借问春晖草,漂蓬落谁家。 阖闾城外髑髅台,阿㜷些魂台上来。宜男草抽花染血,花上之血不可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宜男花:传说中的一种花,据说妇女佩戴后可以生男孩。
  • 春晖草:春天的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青蚨:传说中的虫名,这里可能指草上的露珠或小昆虫。
  • 阿㜷:古代对母亲的称呼。
  • 偃如麻:形容草被风吹倒的样子,像麻一样乱。
  • 阖闾城:古代吴国的都城,今江苏苏州。
  • 髑髅台:古代刑场,用来处决犯人的地方。
  • 些魂:指亡魂。

翻译

宜男花,春晖草。小草报告春天的到来,叶子和花都很好。花枝上挂满了青蚨,母亲的花在短暂的春日里开放。

疾风突然卷地而起,劲草像麻一样被吹倒。请问这春晖草,随风飘落到谁家去了?

阖闾城外的髑髅台上,母亲的亡魂来到了这里。宜男草抽出花来染上了血,花上的血迹永远不可抹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草和花,以及与母亲相关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宜男花”和“春晖草”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春天的生机,而“疾风卷地”和“劲草偃如麻”则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最后,通过“髑髅台”和“花上之血不可灭”的描写,深化了对生命终结和记忆永恒的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