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贡尚书入闽

绣衣经略南来后,漕运尚书又入闽。 万里铜盐开越峤,千艘升斗贸蕃人。 香熏茉莉春酲重,叶卷槟榔晓馔频。 海道东归閒未得,法冠重戴发如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绣衣:古代高级官员的服饰,此处指代官员。
  • 经略:古代官职,掌管一方军事和行政。
  • 漕运:指古代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的系统。
  • 尚书: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部长。
  • 越峤:指越地(今浙江一带)的山岭。
  • 升斗:古代量器,此处指交易的小量。
  • :交易。
  • 蕃人:指外国人或边疆民族。
  • 香熏茉莉:用茉莉花熏制的香料。
  • 春酲:春天的醉意。
  • 叶卷槟榔:将槟榔叶卷起来食用。
  • 晓馔:早餐。
  • 海道东归:从海上向东返回。
  • 閒未得:未能得到闲暇。
  • 法冠:古代官员的礼帽。
  • 重戴:再次戴上。

翻译

在绣衣经略南来之后,漕运尚书又踏上了前往闽地的旅程。 万里之外的铜盐贸易在越地的山岭间展开,千艘船只与外国人进行小额交易。 春天的早晨,香熏的茉莉让人醉意重重,槟榔叶卷起,早餐频繁食用。 从海上东归,却未能得到片刻闲暇,再次戴上法冠,白发如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官员繁忙的公务生活和旅途中的景象。诗中通过“绣衣经略”、“漕运尚书”等词语展现了官员的身份和职责,而“万里铜盐开越峤”、“千艘升斗贸蕃人”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贸易盛况。后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如“香熏茉莉春酲重”和“叶卷槟榔晓馔频”,增添了诗意和生活气息。最后,“海道东归閒未得,法冠重戴发如银”表达了官员虽年老但仍不得闲的感慨,体现了其对职责的忠诚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