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尧市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古代传说中的尧帝时期。
- 湖山七十二:指湖山众多,七十二可能是虚数,表示很多。
- 西峰:西边的山峰。
- 郁相缪:郁郁葱葱,相互缠绕。
- 杯饮有尧井:传说中尧帝时期的井,人们在此饮水。
- 象耕馀舜丘:象耕,指古代用象耕田的传说;馀,剩余;舜丘,传说中舜帝的丘墓。
- 十日:古代神话中的十日并出,导致大地干旱。
- 大浸稽天流:大浸,大水;稽天流,指水流到天际。
- 生民:百姓。
- 托市兹山头:托市,依赖市场;兹,此;山头,山的高处。
- 东震水:东方的洪水。
- 双雷没如沤:双雷,可能指雷声;没如沤,沉没如泡沫。
- 仁人:有仁德的人。
- 感地脉:感应到地脉的变化。
- 望望终南愁:望望,远望;终南,终南山,位于陕西省;愁,忧愁。
翻译
尧市山,湖山众多,西边的山峰郁郁葱葱,相互缠绕。这里有传说中尧帝时期的井,人们在此饮水,还有用象耕田的传说中舜帝的丘墓。相传古代有十日并出,导致大地干旱,大水流到天际。百姓依赖此山的市场维持生计。如今东方的洪水泛滥,雷声沉没如泡沫。有仁德的人感应到地脉的变化,远望终南山,心中充满了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尧市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通过对古代神话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和人民生活的关切。诗中“杯饮有尧井,象耕馀舜丘”等句,融合了历史与神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尾的“仁人感地脉,望望终南愁”则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仁人志士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杨维桢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