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节妇
有美丈夫子,玉质长?须。自言五十五代孔子之孙孺,其母曰陶大家。
大家生儿六月馀,丈夫子,即称孤。零丁未保麒麟雏,大家一节誓不渝。
身有死,不二夫,与孤为命相噫呜,保抱不啻琉璃珠。
但愿孤长寿,竖我门户扶我舆。天助孔胤孤无虞,五岁解读书,十岁能当闾,二十作赋喧三吴。
朅来大家八十踰。孤三釜,心何如,紫微相君新下车。
上推先圣恩及孥,荐书上达天王都。承恩归来拜起居,堂上鹤发霜颜都。
烹羊击鲜妇当厨,里中姆,欢相呼,孔家生儿天与渠。
康之阜,曲阜俱。康之水,流泗洙。曰贞曰孝表一庐,杨子作歌歌不诬,他日太史春秋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ìn):古代男子的一种发型。
- 孺(rú):小孩。
- 孤:孤儿。
- 噫呜(yī wū):叹息声。
- 不啻(bù chì):不止,不仅仅。
- 琉璃珠:珍贵的宝石。
- 胤(yìn):后代。
- 朅来(qiè lái):近来。
- 三釜(sān fǔ):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比喻微薄的俸禄。
- 紫微相君:指高官。
- 鹤发霜颜:形容老人白发苍苍。
- 泗洙(sì zhū):古代两条河流名,此处指曲阜的水系。
翻译
有一个美丽的男子,他的头发长而整洁,胡须如玉。他自称是第五十五代孔子的孙子,他的母亲被称为陶大家。 陶大家生下这个儿子仅六个月后,这个孩子就成了孤儿。他孤独无依,尚未能独立,但陶大家坚守贞节,誓不改变。 她宁愿身死,也不背叛丈夫,与孤儿相依为命,叹息声中相互安慰,抚养孤儿如同珍视琉璃珠。 她只愿孤儿能长寿,支撑起家族的门户。上天似乎也帮助孔家的后代,孤儿五岁就能读书,十岁就能在乡里有所作为,二十岁作赋声名远播三吴地区。 近来,陶大家已经八十多岁。孤儿虽然只有微薄的俸禄,但他的心情如何呢?一位高官新近到任。 这位高官向上推荐,感谢先圣的恩德,惠及家人,推荐信被送到了天子的都城。孤儿承蒙恩宠归来,拜见母亲,堂上的母亲白发苍苍,面容如霜。 孤儿的妻子在厨房忙碌,烹制美食,村里的妇女们欢声笑语,孔家生了这个孩子,真是天赐的福分。 曲阜的繁荣,泗洙的水流,都见证了这个家族的贞孝。杨维桢作此歌,歌颂这一切,将来太史公定会将此载入《春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叙述孔节妇及其孤儿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孔家后代的成长。诗中,陶大家坚守贞节,抚养孤儿成才,孤儿最终得到朝廷的赏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家族荣誉和孝道的重视。诗歌语言典雅,情感深沉,通过对孤儿成长的描述,传达了对贞孝美德的赞颂和对孔家后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