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镝(dí):箭头。这里“听镝”指听到战争的信号。 劬(qú)劳:劳累。 “匈奴听镝忘劬劳”意思是匈奴人听到战争信号就不顾辛劳地投入战斗。
- 外家:这里指大唐皇室。 飞髇(xiāo):响箭,这里指战争。“外家未必亡飞髇”意思是大唐皇室不一定会因战争灭亡。
- 异类:指匈奴等与大唐不同民族的人。 同匹:同等地位的配偶。
- 丹凤:这里代指大唐公主。 枭:一种猛禽,常被视为恶鸟,这里代指匈奴。
- 老鹘(hú):一种猛禽,这里代指匈奴人。 相钞(chāo):钞同“抄”,这里指侵扰、侵犯。
- 昏: 通“婚”,婚姻。
翻译
匈奴人听到作战的响箭就不顾辛劳地投入战斗,大唐皇室不一定会因为战争而灭亡。为什么要把大唐公主许配给地位不等的匈奴人,如同高贵的凤凰要屈尊与恶枭同巢。你难道没看到大唐公主远嫁遭受屈辱,终唐一朝匈奴时常前来侵扰。公主渡过黄河归来后痛哭流涕诉说,可后人仍然把这种和亲当作友好交往的方式 。
赏析
这首诗以大唐公主远嫁匈奴之事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大唐公主远嫁这一事件的看法与感慨。开篇两句描述了匈奴的尚武以及大唐军事防御的潜在情况,为后文公主远嫁的讨论做铺垫。中间“如何异类待同匹……”几句,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形象的比喻,如 “丹凤下与枭为巢” 把大唐公主比作丹凤,匈奴比作枭,鲜明地表达出对公主远嫁屈辱的不满和愤慨,批判了这种不平等婚姻的不合理。最后几句由公主远嫁时遭受的屈辱,顺势提到唐朝后期匈奴依然侵扰不断,总结指出即便如此后人还是将这种和亲当作是友好交往方式,蕴含着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无奈叹息。整首诗语言质朴有力,情感强烈,借历史之事抒发对世事的看法和感慨 ,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