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酬郑山长

短鬓萧萧已半霜,从教憔悴胜东阳。 磨穿老砚画成趣,撚断吟髭句不香。 月下行歌閒放逸,酒边起舞发清狂。 欲过郑老论心事,可惜相逢各异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短鬓萧萧:指头发稀疏,鬓角斑白。
  • 半霜:比喻头发半白,如同霜降。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 东阳:指沈约,因其曾任东阳太守,诗中常以“东阳”代指沈约,此处可能指沈约的憔悴。
  • 磨穿老砚:形容长时间勤奋地写字或画画。
  • 撚断吟髭:撚(niǎn),用手指搓转;吟髭,指吟诗时捻弄的胡须。这里形容苦吟诗句。
  • 行歌:边走边唱。
  • 閒放逸:閒(xián),同“闲”,悠闲自在;放逸,放纵不羁。
  • 酒边起舞:在饮酒时跳舞。
  • 发清狂:表现出超脱世俗的狂放。
  • 心事:内心深处的想法或感受。

翻译

我的鬓发已经稀疏斑白,如同半霜覆盖, 尽管如此憔悴,却胜过那东阳的沈约。 我磨穿了老砚,只为画出心中的趣味, 撚断了吟诗时的胡须,诗句却依旧不香。 月下漫步,我边走边唱,悠闲自在, 酒边起舞,我尽情展现超脱世俗的狂放。 本想与郑老探讨心事,可惜相逢却各在异乡。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对友情的思念。诗中,“短鬓萧萧已半霜”与“憔悴胜东阳”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诗人的老态,又透露出他对艺术追求的坚韧。后句通过“磨穿老砚”与“撚断吟髭”的生动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创作的投入与艰辛。结尾的“欲过郑老论心事,可惜相逢各异乡”则流露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