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子诗

· 黄溍
南仲杭陈氏,斗龙父所名。 家临百丈溪,父书传考亭。 夫亦人之子,胡独以孝称。 维仲适母盛,王实生宁馨。 盛谓我己出,无殊祝螟蛉。 仲父讳弗言,王卒不自明。 眷然舍之去,呱呱闻泣声。 年运日已往,头角稍峥嵘。 吁天乞陨灭,愿以益父龄。 父没盛亦亡,吊影伤孤茕。 或乃告之故,曰汝王所生。 王居清湖上,去此无十程。 时仲新捧檄,精庐拟横经。 悲号弃其官,肩舆亲奉迎。 安知世代易,人非馀故城。 邻有鹤发妪,叩之久始应。 言我与汝母,少小俱娉婷。 汝母生汝归,去作江东行。 不知今在无,我老犹零仃。 仲也闻益悲,赢粮事晨征。 六年困逆旅,冷雨啼青灯。 譬彼无母雏,投林辄哀鸣。 永丰有施氏,大屋深重扃。 于焉得母处,一夕相合并。 母子更抱持,泪如九河倾。 三日负母还,盗贼方抢攘。 仓黄与之遇,白刃纷交横。 顿首前致辞,覶缕陈衷诚。 能令激高义,相戒勿敢惊。 仲昔以至行,上天降休祯。 灵雁既群集,嘉瓜复冬荣。 区区彼虻蚊,岂遂无人情。 圣人语纯孝,厥有闵与曾。 未闻树奇节,谣颂传轰轰。 此道古或希,此事今可徵。 我歌虽云俚,庶感蚩蚩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斗龙父所名:指陈南仲的父亲以“斗龙”为名。
  • 考亭:古代的学校,这里指陈南仲的父亲传授学问的地方。
  • 祝螟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虫,比喻非亲生子。
  • 头角稍峥嵘:形容陈南仲逐渐长大,显露出才华。
  • 眷然:依恋不舍的样子。
  • 呱呱:婴儿哭声。
  • 年运日已往:指时间流逝。
  • 吁天:向天呼喊,祈求。
  • 吊影伤孤茕:形容孤独无助,自怜自哀。
  • 肩舆:轿子。
  • 精庐:指学校或书房。
  • 赢粮:携带粮食。
  • 逆旅:旅馆。
  • 永丰:地名。
  • 抢攘:混乱。
  • 覶缕:详细叙述。
  • 休祯:吉祥的征兆。
  • 虻蚊: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纯孝:极其孝顺。
  • 闵与曾:指古代的孝子闵子骞和曾参。
  • 轰轰:形容声名远扬。
  • 蚩蚩氓:普通百姓。

翻译

陈南仲,杭州人,其父以“斗龙”为名。家住在百丈溪边,父亲在考亭传授学问。他也是人子,为何独以孝闻名?南仲的适母盛氏,王氏所生,盛氏误以为南仲是自己所出,如同祝螟蛉一般。南仲的父亲避讳不提,王氏也未曾自明。盛氏最终离去,留下婴儿的哭泣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南仲逐渐长大,显露出才华。他向天祈求,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延长父亲的寿命。父亲去世后,盛氏也亡故,南仲孤独无助,自怜自哀。有人告诉他真相,说他是王氏所生。王氏住在清湖上,离此不远。此时南仲正准备去学校教书,却悲痛地放弃官职,亲自去迎接母亲。不料世事变迁,人事已非。邻居有一位老妇人,久久才回应。她说自己与南仲的母亲年轻时都是美丽的女子。南仲的母亲生下他后,去了江东。不知现在是否还在,自己已老且孤独。南仲听后更加悲伤,带着粮食清晨出发。六年来困顿于旅馆,冷雨中青灯下啼哭。如同失去母亲的雏鸟,投林时总是哀鸣。永丰有位施氏,住在大屋中。南仲在这里找到了母亲,一夜之间母子重逢。母子紧紧拥抱,泪水如九河倾泻。三天后背着母亲回家,途中遇到盗贼混乱。仓皇中与他们相遇,白刃交错。南仲上前致辞,详细叙述自己的衷诚。盗贼被他的孝心感动,相互告诫不要惊扰。南仲以前的行为,上天降下了吉祥的征兆。灵雁群集,嘉瓜在冬天也能开花。那些微不足道的虻蚊,岂能没有人情?圣人提到纯孝,有闵子骞和曾参。未曾听说有这样的奇节,谣颂传得轰轰烈烈。这种道义古时或许稀少,如今却可证明。我这首歌虽然粗俗,但愿能感动普通百姓。

赏析

这首诗《陈孝子诗》由元代诗人黄溍所作,歌颂了陈南仲的孝行。诗中详细叙述了陈南仲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对母亲的孝心和寻找母亲的艰辛历程。通过对比陈南仲的孝行与古代孝子闵子骞和曾参,诗人强调了孝道的普遍价值和时代意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斗龙”、“祝螟蛉”、“灵雁群集”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孝子的形象和孝道的力量,具有很高的艺术和道德价值。

黄溍

黄溍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延祐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擢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累章乞休,不俟报而行。遣使追及。十年夏,得请还南。七岁而卒,年八十一。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所著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贵而能贫。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雅善真草书,为文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色,自不可犯。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与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宋濂辈,并出黄、柳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殆亦气运使然者矣。 ► 4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