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

任安与田仁,同仕将军门。 厮养恶齿马,实坐贫失身。 发愤骑奴席,拔刃徒自分。 不会赵少府,何时别奴群。 乃知圣贤仕,端不与贱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任安:人名,西汉时期人物。
  • 田仁:人名,与任安同时代的人物。
  • 厮养:指奴仆。
  • 恶齿马:指劣等的马。
  • :因为。
  • 发愤:决心努力。
  • 骑奴席:指骑在奴仆的席子上,表示决心改变命运。
  • 拔刃:拔出刀剑,表示决心。
  • 徒自分:自我决定。
  • 不会:不理解。
  • 赵少府:人名,具体指谁不详。
  • 别奴群:脱离奴仆的群体。
  • :确实。

翻译

任安和田仁,一同在将军的门下任职。 身为奴仆,他们厌恶劣等的马,实际上是因为贫穷而失去了自由。 他们决心努力,骑在奴仆的席子上,拔出刀剑,自我决定要改变命运。 他们不理解赵少府,不知道何时才能脱离奴仆的群体。 于是他们明白,圣贤之所以能够做官,确实不是因为出身低贱或贫穷。

赏析

这首诗通过任安和田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贫穷与地位的深刻思考。诗中,任安和田仁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们不甘于现状,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圣贤之所以能够做官,不是因为出身,而是因为他们的品德和才能,这与当时社会重视门第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了作者对于个人奋斗和才能的肯定。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