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孙使君教授临江

使君起自飞龙初,执政大臣有荐书。翻然欲复贞观时,拔茅汇进登唐虞。 祇为尚书期不赴,遂令十载留公车。一朝赋就雄三辅,分符千里拜黄图。 黄图三辅名天下,文学吏治倾西都。岂知世事非古昔,不爱鸣瑟爱筝竽。 黄金殊锡人所羡,素丝直节谁能渝。解绶萧然别畿甸,怜才复尔寄江湖。 畿甸江湖浑不异,民风士习元相须。君不见汉家制礼叔孙生,鲁国两生空踌蹰。 又不见六国纷纷争帝秦,仲连谔谔秦兵趋。世道污隆有如此,谁云禄薄官为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使君:指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贞观: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政治最为清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
茅:古代一种草屋覆盖的材料。
唐虞:指古代两位传说中的圣王,分别是唐朝的尧和虞朝的舜。
尚书:古代官职名,负责文书的起草和处理。
三辅:指古代地理区划名词,包括京畿、河南、山东。
黄图:指黄帝和尧舜的图像,代表着古代的治国理政之道。
鸣瑟:古代一种弦乐器。
筝竽:古代的乐器,筝为弦乐器,竽为管乐器。
畿甸:古代指京城周围的地区。

翻译

孙使君起初自以为飞龙一般,受到政府大臣的推荐书。他心情突然想要回到唐朝贞观年间的风貌,于是整理草稿,进呈给当今的皇帝。但因为还有官职上的事务未完成,所以被留在京城十年。直到有一天,他完成了一篇雄壮的赋文,被任命为三辅地区的官员,领着千里拜谒黄帝和尧舜的图像。

黄帝和尧舜的治理方式闻名天下,他们的文学和官员管理使得西京都黯然失色。然而,他并不明白时代变迁,现在的世事已非古时,人们不再喜欢弹奏瑟琴,而更喜欢筝和竽。黄金和素丝虽然是人们羡慕的财富,但真正守住廉洁正直的人又有谁呢?他解下身上的官带,离开京城,怜惜人才,再次投身江湖。

京城和江湖看似不同,但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士人的修养却是相辅相成的。你难道没听说过汉代制礼的叔孙生,以及鲁国的两位学者虚度光阴的故事吗?还有六国争霸时期,秦国的仲连奋勇抵抗秦军的情节。如今世道混乱,官员却如此奢靡,谁还能说禄位低下就是儒者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历经风风雨雨后的心路历程。他怀念唐贞观盛世,向往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但最终意识到时代已经变迁,不能固守旧时代的模式。诗中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对廉洁正直的追求。通过对古代典故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林大春

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