箁提坛

菩提有灵树,植自萧梁前。 智药所移根,航海来炎天。 岁久干中空,苍皮相纠缠。 根须自上生,千百垂连卷。 大者成虬螭,小者藤萝穿。 结束成一身,四体何拘挛。 下枝多洞穴,崩陷至三泉。 上枝虽臃肿,亦自方且圆。 雷霆日大索,鳞爪无留奸。 神火所焦灼,千寻亦童颠。 二月叶始陨,槎枒馀一拳。 叶状如柔桑,五川争新妍。 僧伽沤成纱,弱薄如翅蝉。 持以遗远方,恍惚鲛绡烟。 南中多怪木,巨者惟木棉。 柯作女珊瑚,丹葩烧天边。 开时无一叶,一一烽火然。 光如十日出,吞吐海东偏。 么凤巢蕊中,血染绿毛鲜。 复有细叶榕,交阴连陌阡。 根须亦倒生,合抱为一椽。 纵横作广厦,户牖相盘旋。 腹大容十牛,亦可藏舟船。 皮肤左右纽,瘿瘤以万千。 士女所婆娑,伏腊拜必虔。 菩提更神怪,与之难比肩。 大士昔灌溉,甘露流涓涓。 左与诃子接,右与频婆连。 蒲葵居门外,其寿亦彭篯。 下滋达磨井,上蒙虞翻园。 肥沃多火膏,咸气不能宣。 菩提所覆被,细草皆芊绵。 累石作香台,虫蚁愁攀援。 谈经者谁子,袈裟罗东西。 空中雨四花,大半为青莲。 琉璃作喉舌,宗派开南禅。 遗坛久寂寞,钟鼓徒喧阗。 大夫京国来,车骑何连翩。 求古得招提,实为越王宫。 牛羊所踯躅,霸气成埃尘。 楚冢既芜没,佗城亦已平。 番禺作双阙,药洲犁为田。 英雄乃椎结,窃据亦其贤。 身为裸国王,兴亡诚足怜。 不才叹乔木,汝乃全天年。 不蒙匠石顾,鬼物司其权。 人生有太和,日月苦相煎。 本根不自固,轮囷安得存。 文梓化青牛,老枫成羽人。 精气非我有,与物相推迁。 愿言保萌蘖,三复牛山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菩提:指菩提树,佛教中有灵性的树木,菩提树下佛陀成道。
萧梁: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
虬螭(qiú chī):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状像龙。
藤萝(téng luó):指藤蔓植物。
槎枒(chá máo):指菩提树的果实。
僧伽(sēng qié):指僧侣。
鲛绡(jiāo xiāo):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木棉:一种高大的乔木,花大而美丽。
女珊瑚:指珊瑚的一种,色泽鲜红。
细叶榕:指叶子较小的榕树。
诃子(hē zǐ):指佛教中的一种神祇。
频婆(pín pó):指佛教中的一种神祇。
彭篯(péng chén):长寿的象征。
达磨:佛教传说中的高僧,达摩祖师。
虞翻:传说中的神仙。
琉璃:一种透明的宝石。
青莲:指莲花的一种。
南禅:佛教中的一派宗派。
招提:佛教寺院的别称。
越王:指越王勾践。
楚冢:楚国的坟墓。
番禺:古代地名,今广州。

翻译

菩提树是一棵有灵性的树,是在南北朝时期植下的。它的智慧药材根源移动,像是航海来到炎热的天空。经过岁月的洗礼,树干中空,苍老的树皮相互交织缠绕。树根自上而生,千百根相互连续盘绕。大的根部形成了虬螭的形状,小的则像藤萝一般穿插。树干结束时形成了一个整体,四周的枝干没有拘束和挛缩。下部的树枝有许多洞穴,崩塌到地下的泉水中。上部的树枝虽然庞大,但也自然而圆润。雷霆日夜在树上留下痕迹,鳞片和爪子没有恶意。神圣的火焰烧灼,千寻的树枝也显得童心。到了二月,树叶开始凋零,只剩下一些果实。树叶形状柔软如桑叶,五川争相展现新的美丽。僧侣们将树叶浸泡成纱,柔弱得像蜉蝣的翅膀。他们将这些纱送给远方,仿佛在海上飘动的轻烟。南方有许多奇特的树木,其中最巨大的是木棉树。它的树枝像女珊瑚一样红艳,烧得通红如火炬。开花时没有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像烽火一般燃烧。光芒如同十日升起,吞吐着东海的一角。树干中有凤凰的巢穴,血染了绿色的树毛。还有一种细叶榕树,树荫连成街巷。树根也向下生长,合抱在一起形成一根横梁。纵横交错形成宽敞的房屋,窗户和门相互盘旋。树干宽大,足以容纳十头牛,也能藏下船只。树皮左右有纽扣,瘤疣有千万之多。士人和女子在树下跳舞,虔诚地向树下顶礼膜拜。菩提树更加神奇,无法与之相比。古时大士们曾在此浇灌,甘露如细流般流淌。左边与诃子相连,右边与频婆相连。蒲葵生长在树门外,它的寿命也很长久。树根滋润着达磨井,树冠覆盖着虞翻园。肥沃的土地上有火膏,但盐气无法传播。菩提树所覆盖的地方,细草都是柔软的。堆砌石头做成香台,虫蚁苦恼攀爬。谈论经典的人们穿着袈裟,东西方的僧侣们。空中飘落着四朵花,大部分是青莲。琉璃做成喉舌,宗派在南禅中开展。这座遗忘已久的坛子显得寂寞,钟鼓声却不停喧闹。大夫们从京国来,车马连绵不断。寻找古迹找到了招提,实际上是越王的宫殿。牛羊在这里踱步,霸气化为尘埃。楚国的坟墓已经荒废,佗城也已平息。番禺建起了双座城阙,药洲被耕作成田地。英雄们结成团结,窃据之人也显得英明。身为裸国的国王,兴衰实在令人怜悯。不幸的是乔木叹息,你已经度过了许多年。没有得到匠人的关注,鬼神却掌握着权力。人生中有太和之乐,日月却相互煎熬。本源不稳固,轮回怎能持续。文梓变成了青牛,老枫成为了羽人。精气并非我所拥有,与万物相互推移。愿意保护这些新芽,三次重复牛山的篇章。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棵菩提树的生长过程,通过对树木的形态、特点和神秘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菩提树被赋予了灵性,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它的生命力和神奇之处。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意境,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神秘。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