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阴阳迭迁谢,人世悲蜉蝣。 命我云螭驾,逝将登不周。 饥餐苕华玉,寒披九凤裘。 井水无大鱼,新林无长楸。 纷纷彼妇口,乃为君子羞。 鲍焦已槁死,强嬴吞诸侯。 伤哉仁义衰,奸雄皆窃钩。 仲尼无斧柯,龟山空夷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阴阳:古代哲学概念,指天地两极,阴为阴暗、阴冷,阳为明亮、温暖。
  • 蜉蝣(fú yóu):一种昆虫,比喻人生短暂。
  • (chī):传说中的一种龙。
  • 不周:指不周游,即不再巡游。
  • 苕华(tiáo huá):古代一种植物,形容简朴。
  • 九凤裘:华丽的貂皮大衣。
  • (qiū):一种树木。
  • 纷纷:形容众多。
  • 鲍焦(bào jiāo):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比喻古代贤人。
  • (yíng):古代指称王。
  • 仲尼(zhòng ní):孔子的尊称。
  • 斧柯(fǔ kē):指孔子的弟子颜回。

翻译

思考人生 阴阳交替,人世短暂如蜉蝣。 天命让我乘坐祥云,即将登上不周之地。 饥饿时吃简朴的食物,寒冷时披着华丽的貂皮大衣。 井里没有大鱼,新林里没有高大的楸树。 那些妇女们议论纷纷,却为了君子感到羞愧。 鲍焦已经老死,强者称王吞并众侯。 可悲的是仁义道德式微,奸雄们都在窥视机会。 孔子的弟子颜回没有斧头,乌龟山上空荒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比阴阳、蜉蝣、螭龙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诗中描绘了贫困与富贵、普通与高贵、道德与权谋之间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与悲哀。最后以孔子的弟子颜回没有斧头、乌龟山上空荒凉作结,表达了对道德正直、仁义之士的缅怀和对时代黑暗的忧虑。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