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广州冯使君二首

南北犹悭相见缘,仁声先自异方传。 棠阴未剪灵山下,骥足曾开禹穴前。 莘野有勋仍相陟,韦侯世守亦承贤。 今时盛事宁殊古,白首宁忘野史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iān):缺少,难得。
  • 仁声:指仁德的名声。
  • 棠阴:比喻庇护百姓的恩泽。
  • 灵山:此处可能指广州附近的灵山,也可能是泛指神圣之地。
  • 骥足:比喻英才。
  • 禹穴:相传为夏禹的葬地,这里指重要的地方。
  • 莘野:古代地名,这里指贤人隐居之地。
  • :功勋,功绩。
  • 韦侯:古代贵族的封号,这里指有德行的贵族。
  • 承贤:继承贤德。
  • 盛事:重大而美好的事情。
  • 宁殊:难道不同。
  • 白首:指年老。
  • 野史:指非官方的历史记载,多指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

翻译

南北之间难得有相见的机会,你的仁德名声却已从远方传来。 在灵山下你的恩泽如同未被剪除的棠树荫庇,你的英才曾在禹穴前展现。 在莘野之地你建立了功勋,如同贤相一般升迁,韦侯世代守护也继承了贤德。 现今的盛事难道与古代不同吗?年老时也不会忘记这些野史中的记载。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广州冯使君的敬仰和赞美。诗中,“仁声先自异方传”一句,即表明冯使君的仁德之名远播,深受人们敬仰。后文通过“棠阴未剪”、“骥足曾开”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冯使君的政绩和才华。结尾的“白首宁忘野史编”则强调了冯使君的事迹将被后人铭记,体现了对其不朽功勋的肯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陈恭尹对冯使君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