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舟中怀张文献

亘矣南天张相国,遥遥风度系冠裳。 功名金鉴臣心直,乡国箫韶帝乐长。 燕子自衔宜白羽,鸽书相问荡炎方。 千年汉塞通周道,五马炉烟冷墓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gèn):绵延,延续。
  • 张相国:指张九龄,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
  • 遥遥:形容距离远。
  • 风度:指人的举止、气度。
  • :牵挂,关联。
  • 冠裳:指官服,代指官职或身份。
  • 金鉴:指明镜,比喻明察秋毫。
  • 箫韶:古代帝王的音乐,这里指帝王的恩泽。
  • 燕子自衔宜白羽:燕子自己衔着白色的羽毛,比喻张九龄自持清白。
  • 鸽书:指传递书信的鸽子。
  • 荡炎方:指在南方动荡不安的地方。
  • 汉塞:指汉代的边塞。
  • 周道:指周代的道路,比喻正道。
  • 五马:古代官员的代称。
  • 炉烟:指官署中的烟火,比喻官职。
  • 冷墓霜:指墓地上的霜,比喻张九龄去世后的凄凉。

翻译

南天绵延,张相国的风采依旧,遥远的距离牵动着人们的思念。 他的功名如同明镜,映照出他正直的臣心,家乡的箫韶之音,象征着帝王的恩泽长久。 燕子自衔白羽,象征他清白自持,鸽子传递书信,询问他在南方动荡之地的情况。 千年汉塞与周道相通,五马炉烟已冷,墓地上的霜露更显凄凉。

赏析

这首作品怀念唐代名相张九龄,通过描绘张九龄的功名、风度以及他在南方的境遇,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金鉴”比喻张九龄的明察秋毫,“箫韶”象征帝王的恩泽,以及“燕子自衔宜白羽”比喻他的清白自持。结尾的“五马炉烟冷墓霜”则描绘了张九龄去世后的凄凉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陈子升对张九龄的深厚情感。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