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物时能曲,垂天自不斜。 可怜无尺土,亦复着高花。 柔是长生道,清宜处士家。 柴门开一角,山月也从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遇物:遇到物体。
  • :弯曲。
  • 垂天:从天而降。
  • 可怜:值得怜悯。
  • 尺土:一尺土地。
  • 柔是长生道:柔软是长生的道理。
  • 清宜处士家:清新适合隐士的家。
  • 柴门:简陋的门。
  • 山月:山间的月亮。

翻译

遇到物体时能弯曲,从天而降自然不会倾斜。 值得怜悯它没有一尺土地,却也能开出高高的花。 柔软是长生的道理,清新适合隐士的家。 简陋的门只开一角,山间的月亮也被遮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藤的生长特性和环境,表达了坚韧不屈和适应环境的精神。诗中,“遇物时能曲,垂天自不斜”描绘了藤的柔韧和顽强,即使没有土地也能生长开花,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适应力。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柔软与清新的环境,强调了隐士生活的恬淡与自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