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王础臣

天生豪杰将何益,王郎四十为闲客。 无意初从岭外行,因人更有黔中役。 高牙大旆照江浒,欲驻征帆那可得。 客中沽酒赠别离,可惜荔枝犹未赤。 王郎眼大少所推,长身广颡好髯髭。 数著欲了天下事,千载不受英雄欺。 走笔文章盈百纸,廿史六经如泻水。 魏武才堪捉佩刀,杨修未足称儿子。 去冬相识三城南,一日不见思不堪。 如何弃我复远道,五溪蛮洞多烟岚。 旧谙风土应无疵,万里为亲备甘旨。 醉别天涯日暮心,丈夫未必终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牙大旆(pèi):指高大的旗帜。
  • 黔中役:指在贵州地区的军事行动。
  • 沽酒:买酒。
  • 髯髭(rán zī):胡须。
  • 魏武:指曹操。
  • 捉佩刀:比喻有才能。
  • 杨修: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的谋士。
  • 三城南: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五溪蛮洞:指湖南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
  • 烟岚(lán):山中的雾气。
  • 旧谙:熟悉。
  • 甘旨:美味的食物。

翻译

天生豪杰有何益处,王郎四十岁仍是闲散之客。 最初无意前往岭外,却因人事牵连有了黔中的任务。 高大的旗帜照耀江边,想要停留征帆却不可得。 在客中买酒赠别离,可惜荔枝还未红透。 王郎眼光高远,很少有人能得到他的推崇,身材高大,面容宽阔,胡须浓密。 他数着计策想要解决天下大事,千年来未曾被英雄欺骗。 走笔写文章,满百纸,廿史六经如水般流畅。 曹操的才华足以捉佩刀,杨修却不足以称为儿子。 去年冬天在三城南相识,一日不见便思之不堪。 如何能舍弃我而远行,五溪蛮洞多烟雾缭绕。 熟悉的风土应无瑕疵,万里为亲备美味。 醉别天涯日暮心,大丈夫未必终如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郎的形象与才华,以及作者与他深厚的友情。诗中,“天生豪杰将何益”一句,既是对王郎的赞誉,也透露出对其闲散状态的惋惜。后文通过对王郎外貌、才华的描述,展现了他的非凡气质与能力。末句“丈夫未必终如此”,则表达了作者对王郎未来的期待与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