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楼晓起寄邝无傲

楼头高卧此劳生,春倦浑如罢力耕。 百舌叫乾朝雨至,虾蟆跳出野塘清。 纱巾拂拭何曾戴,竹杖摩挲却少行。 有约西江先听取,贩鱼船踏水车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劳生:辛苦的生活。
  • 春倦:春天时的疲倦感。
  • 罢力耕:停止了耕作,指不再劳作。
  • 百舌:鸟名,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
  • 叫乾:叫得干涸,形容声音大到似乎能将雨水叫停。
  • 虾蟆:即青蛙。
  • 野塘:野外的池塘。
  • 纱巾:轻薄的纱制头巾。
  • 摩挲:轻轻地抚摸。
  • 有约:有约定。
  • 西江:指西边的江河。
  • 贩鱼船:卖鱼的船只。
  • 踏水车声:指水车转动时发出的声音,这里可能指贩鱼船上的人在操作水车。

翻译

在楼上高高地躺着,这是辛苦的生活,春天的疲倦就像停止了耕作一样。百舌鸟的叫声似乎让早晨的雨停了,青蛙跳出了清澈的野外池塘。轻薄的纱巾被拂拭过,但未曾戴上,竹杖被轻轻抚摸,却很少用来行走。有约定在西江先听到的,是贩鱼船上踏动水车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宁静景象,通过诗人的高卧和春倦,表达了对于劳碌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百舌叫乾朝雨至,虾蟆跳出野塘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而“纱巾拂拭何曾戴,竹杖摩挲却少行”则反映了诗人的闲适与超脱。最后一句“有约西江先听取,贩鱼船踏水车声”则巧妙地以声音作为结尾,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生活的真实感。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