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香阁惜春归。 妆楼宜曙晖。 池纹含细簟,花气透重帏。 林鸟千回啭,园桃一半飞。 韶光处处好,结伴采芳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香阁:指女子居住的闺房。
  • 妆楼:女子梳妆的楼阁。
  • 曙晖:晨光。
  • 池纹:池水波纹。
  • 细簟:细密的竹席,这里比喻池水波纹细腻。
  • 重帏:重重帷幕。
  • (zhuàn):鸟鸣声。
  • 韶光:美好的春光。
  • 芳菲:花草的芳香。

翻译

春天的闺房里,女子惋惜春光即将逝去。 她的梳妆楼阁正迎接着清晨的阳光。 池水波纹细腻如同细密的竹席,花儿的香气透过重重帷幕。 林中的鸟儿千回百转地鸣叫,园中的桃花已落去一半。 美好的春光在每个角落都显得那么宜人, 她结伴而行,去采摘那些芬芳的花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里女子对逝去春光的惋惜以及对美好春光的欣赏。诗中通过“香阁”、“妆楼”等词,勾勒出女子生活的环境,而“池纹含细簟,花气透重帏”则巧妙地以景寓情,表达了女子对春光细腻的感受。后两句“韶光处处好,结伴采芳菲”则展现了女子与同伴共赏春光、采摘花草的愉悦场景,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情感细腻,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