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叔琬季如奉川南使君命送家之宜兴时立安自都门奉太翁南来将至

西行路远北归贫,百口分为去住身。 阳羡寄家初僦屋,粤江移棹暂违新。 清秋正熟黄花酒,紫气应来白发人。 到日华筵开四代,德星今在太湖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叔琬季如:人名,王叔琬、王季如。
  • 奉川南使君命:奉川南地区的使君(地方官)的命令。
  • 宜兴: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
  • 立安:人名。
  • 都门:京城的城门,这里指北京。
  • 太翁:对年长男性的尊称,这里指立安的父亲。
  • 阳羡:宜兴的古称。
  • 僦屋:租赁房屋。
  • 粤江:珠江的别称。
  • 移棹:指乘船迁移。
  • 违新:离开新居。
  • 黄花酒:菊花酒。
  • 紫气:吉祥的征兆。
  • 白发人:指年长者。
  • 四代:指四代人。
  • 德星:象征吉祥的星星。
  • 太湖滨:太湖边,这里指宜兴。

翻译

西行之路遥远,北归之家贫寒,百口之家分为去留两部分。 在阳羡初租房屋安家,珠江上乘船暂时离开新居。 正值清秋,菊花酒已熟,紫气预示着白发人将有好运。 到达时,四代同堂的盛宴将开启,吉祥之星现在照耀在太湖之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叔琬、王季如奉命送家至宜兴的情景,以及立安自北京迎接父亲南来的行程。诗中通过“西行路远”、“北归贫”等词句,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家境的贫寒。后文则通过“阳羡寄家”、“粤江移棹”等描绘了新居的安置和离别的情景。最后,诗人以“清秋正熟黄花酒”、“紫气应来白发人”等吉祥之语,预示着家族的团圆和未来的好运,展现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