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歌四首

江东蔗竿长丈二,中间可啖两头弃。 少年往矣老不济,四十五十无多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捉搦(zhuō nuò):古代一种游戏,类似于现在的捉迷藏。
  •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时常指江苏、安徽一带。
  • 蔗竿:甘蔗。
  • (dàn):吃。
  • (jì):帮助,这里指有用。
  • :年岁,年纪。

翻译

江东的甘蔗长达一丈二,中间部分可以吃,两头则被丢弃。 年轻时光已经过去,到了老年就不再有用,四五十岁的人,也没有多少年好活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甘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衰老的悲哀。甘蔗虽长,但只有中间部分可食,两头被弃,象征着人生的青春和老年都难以利用。诗中“少年往矣老不济”一句,直接表达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哀愁,而“四十五十无多岁”则进一步强调了中年之后人生的短暂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对人生易老的深刻感慨。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