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友声

白头重访鹉湖来,见尔那禁喜复哀。 尸祝后人寻畏垒,弦歌当日有澹台。 松筠节在终难折,桃李根深不厌培。 咫尺鲤趋成往事,周旋多谢出兰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鹉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与其友人张友声共同回忆之地。
  • 尸祝:古代祭祀时对尸的祝辞,这里指后人对于前人的纪念和尊敬。
  • 畏垒:山名,《庄子·庚桑楚》中提到的隐居之地,这里比喻隐居或隐居之地。
  • 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常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
  • 澹台:复姓,这里指澹台灭明,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贤德著称。
  • 松筠:松树和竹子,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
  • 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 鲤趋:指鲤鱼跳龙门的典故,比喻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或地位的提升。
  • 兰陔:《诗经·小雅》中的篇名,后用作孝养父母之典。

翻译

白发苍苍再次来到鹉湖,见到你,我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与哀伤。 后人仍在纪念着前人的功绩,就像弦歌中传承着澹台的贤德。 你的松竹般的节操始终坚不可摧,桃李般的后辈也因你的培养而茁壮成长。 曾经我们共同追求的鲤跃龙门已成往事,如今我只能在兰陔之地与你相聚,感谢你的陪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友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他们共同经历的回忆。诗中,“白头重访鹉湖来”一句,既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又透露出对往昔的怀念。通过“尸祝后人寻畏垒”和“弦歌当日有澹台”,诗人赞美了友人的高尚品质和深远影响。后两句则通过松筠和桃李的比喻,强调了友人的坚贞节操和教育成果。结尾的“咫尺鲤趋成往事,周旋多谢出兰陔”则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陪伴的感激之情。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