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承徐蘋村郑珠江两太史见招以雨不得赴追和诸公韵

雨阻良宵欲树膺,春来佳事莫能承。 东南名俊同千里,师弟文章共一灯。 授简定多传世咏,不眠空似坐禅僧。 江城只尺生雷电,真信龙门未易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夜:元宵节之夜。
  • :接受,应邀。
  • 徐蘋村郑珠江:人名,两位太史。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史书和天文历法。
  • 见招:被邀请。
  • 追和:事后和诗。
  • 诸公:各位先生。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树膺:指树立威信或名声。
  • 春来佳事:春天里的美好事情。
  • 东南名俊: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
  • 师弟:师徒。
  • 授简:授予简牍,指写作或传授知识。
  • 传世咏:流传后世的诗作。
  • 坐禅僧:静坐冥想的僧人。
  • 江城:江边的城市。
  • 雷电:比喻天气变化剧烈。
  • 龙门:比喻高不可攀的地位或境界。

翻译

因雨阻碍了美好的夜晚,我无法应邀参加,春天里的美好事情也无法实现。 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虽然相隔千里,但师徒之间的文学传承却如同共用一盏灯。 他们授予简牍,定会创作出许多流传后世的诗作,而我却像坐禅的僧人一样彻夜不眠。 江边的城市突然雷电交加,我真信那高不可攀的龙门不是轻易能够登上的。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因雨未能参加元夜聚会,对东南名俊的文学成就表示赞赏,并自愧不如。诗中“师弟文章共一灯”形象地描绘了师徒间文学传承的紧密关系,而“江城只尺生雷电,真信龙门未易登”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诗人对文学成就的敬畏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前辈的敬仰。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