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隆福寺

驰道开香界,仙宫近紫微。 泉清龙旧跃,松暝鹤知归。 画壁荒苔杂,雕阑蔓草围。 双幡门外直,犹想翠旗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驰道:宽阔的道路。
  • 香界:指佛寺。
  • 仙宫:比喻宏伟的佛寺。
  • 紫微:古代天文学中的紫微垣,比喻天子所在之处,这里指皇宫。
  • 泉清:清澈的泉水。
  • 龙旧跃:传说中龙在水中跃动,这里形容泉水生动。
  • 松暝:松树在昏暗中。
  • 鹤知归:鹤知道归巢,这里形容寺庙的宁静与祥和。
  • 画壁:寺庙墙壁上的壁画。
  • 荒苔:长满苔藓。
  • 雕阑:精雕细刻的栏杆。
  • 蔓草:蔓延的草。
  • 双幡:寺庙前的双旗。
  • 翠旗:绿色的旗帜,这里指寺庙的旗帜。

翻译

宽阔的道路通向佛寺,宏伟的寺庙靠近皇宫。 泉水清澈,仿佛龙在其中跃动,松树在昏暗中,鹤知道归巢。 寺庙墙壁上的壁画被苔藓覆盖,精雕细刻的栏杆被蔓延的草包围。 寺庙门外的双旗依然挺立,仿佛还能想象到翠绿旗帜飘扬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大隆福寺的静谧与庄严。通过“驰道”、“仙宫”等词语,展现了寺庙的宏伟与尊贵;“泉清龙旧跃”、“松暝鹤知归”则生动地描绘了寺庙的自然环境,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画壁”、“雕阑”的描写,反映了寺庙的古老与沧桑,而“双幡门外直”则象征着寺庙的永恒与坚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寺庙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